摹褚体千字文,遇到不少不认识的繁体字和异体字,与今文对照,总算会念了。
会念不等于会写,比如“飛”字,由两个“飞”加一个“升”组成部分,笔画顺序可真难到了我,是先写两个飞再写升的飞飞升,还是先飞次升再飞的飞升飞?这字写了满页纸都不得其法,如果身边有个书法老师多好。
找老师其实轻而易举,但是老师教的快忘得也快,记得书法课上就找老师讨教过有关繁体字的写法,现在竟然一点也想不起当初讨教的是什么字了。
这记性,越来越扯后腿。
还好有度娘,繁体飛,不是飞飞升,也不是飞升飞,而是飞丨丿丨飞,这种先中竖的写法,打死我都想不到。
今天在市图书馆听了一堂24节气的分享课,“冬”字的最早的模样就像现在的防寒耳罩,三笔画完,再后来从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体,笔画越来越多,越写越复杂,繁体字“鼕”,整整十八画。
简化字的改革终归是好的,可也造成了许多繁体盲,比如我。
不认识繁体字,看古书根据上下文还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可若默写,十之八九写不出来。
越来越喜欢书法这个东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多次文字改革,新的文字流通,为什么旧的文字没有消亡,并且还一直流传到现在?
答案是书法!许多古文字早退出文字的主流,但它们一直活在书法里,自成一格。
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