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腊月初六,时阴霾蔽日,清冷孤寂。余兴起登山意,初选老和山。老和云霁,经年曾往,拾级而上,苍山云径,翠木修竹,灵峰探梅,灵隐梵净,或可再遇。奈寻隐不遇,边门未开,登山之路难寻。
遂另辟蹊径,单人独骑,穿玉泉,过植物园,行北山路。一路清快,过曲院风荷,岳庙。梧桐苍桑,残荷孤孑,唯有孤山一片,鸳鸯几只。白堤一线,杨柳依依。
车停断桥处,右拐上宝石山。经大佛寺,转向初阳台。大佛尚留形,一晃三千年。当年秦皇,在此系缆曾游,叹苍海桑田,宝石尚留。山下千年佛像,竟毁于文革,叹息良久。佛像即毁,仅存佛龛,可喜高处尚留一像,似贩夫走卒,前后一担,憨态可掬。头顶处,浮现一座佛像静坐。此像独存,似云:眼前具像尽毁,头脑之中永存?
拾阶而上,转到保俶塔。七层砖塔,立岩之上,纤秀独立,矗西湖东南,保杭州千年。东南形胜,实归钱氏。
西行,过川正洞,赫色巨石,危如垒卵,斗压其上,下可通人,狭小处仅一人可过。过洞后有巨石,如馒头状,上有窝坑,可供攀爬。不服老,试攀其上,手脚并用,如猿登顶,极目而望。东侧保俶,赫然矗立,傲视群山;南侧西湖,孤山一点,白堤一线;西侧群山延绵,层林萧瑟,葛岭隐现;北侧大楼林立,鳞次栉比,烟火十足。
上山容易下山难,只得小心翼翼。先手抓住突出岩石,脚再慢慢下探。重心在上,亦步亦趋,自上而下,方落实地。
西上蛤蟆岩,混然一体,登峰远眺。若晴日晨时,可观日出,宝石山岩,中含玛瑙类晶体,光照下熠熠生辉,故有宝石流霞之说。又言此为寿岩,常登此山,延年益寿之类。登此顶,畅想千年,宣和遗迹,钱塘繁华,葛仙逋老,勾留一半,天然图画,风流过往,今朝盛世,太平永享。
下蛤蟆峰,西折数里,见一土黄院墙,甚是晃眼,此乃葛仙住处,道家胜境,抱朴道院。下山处,有宝灿烂亭,又名半山亭,四角攒尖顶,石柱四根,楹联六处,文人雅士写尽西湖繁华。
蓝桥咫尺神仙路,丹诀流传道士家。
台上露擎仙掌白,塔西雨过佛头青。
江痕斜界东西浙,山色都收里外湖。
孤隐对邀林处士,半闲坐论宋平章。
明月到涵鱼港样,晓霜背听凤林钟。
有几两阮公当著,作一半白傅勾留。
西侧又有枕漱亭遗迹,亭未存,字尚存。朱笔行书三个大字,又书:“父母者有形之天地,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天地父母,昭昭在上。
前行几里,奈脚力不足,遂沿阶而下,过玛瑙寺。黄庭胜境,半日而止。分葛仙片席,结逋老芳邻。一半留梦,断桥烟柳,几处楼台会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