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语言助人成长,恶的语言往往可能摧毁一个人。同样父母的语言习惯影响着孩子的身心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现在已为父母,不知道下面的话你是否或多或少的说过:
“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
“我对你完全失望了”
“早知道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
“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你这没用的东西”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我再也不等你了”,“随便你了”
……
我们探讨了生活中常规的问题,不用多说已经知道语言的作用力了,传说仓颉创造了字以后,天地震怒,鬼神受影响, 鬼神担心人类有了文字,就会记录下来,向老天爷告状。由此可见语言在沟通上的作用,一项研究表明,童年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其成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正所谓说出来的话覆水难收,语言也是把双刃剑,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其实,父母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往往希望家长:
1.不要吵架
2.不要偏心眼
3.说话算话,讲诚信
4.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5.愿意听我说话,对我亲近一点等等
作为父母的你又能做到几点呢?
我们的教育观应放在平等、边界和关注上。平等就是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孩子在0-3岁是第一飞跃期要平等的看待孩子;4-7岁是人格素材积累期,父母应仰望孩子,去欣赏他,这对孩子很重要,孩子的内心会非常踏实,同样这个阶段也会完成性别的认同;7-9岁,在榜样朋友之间小试牛刀,这个时期孩子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们不难发现9岁以前孩子完全处在游戏阶段,之后会进入社会探索期,开始引入更复杂的关系了,所有的关系都往外走,最终到老年之后,关系又走入内部,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但是,我们赞成终生游戏阶段,游戏生活,游戏不是不负责任,好玩,游戏是一种轻松愉悦,创造性的活动,要让家庭活泛起来。
爸爸、妈妈和孩子构成爱的三角形。孩子在顶点处,父母在底边处,爸爸妈妈作为基石,推动着孩子往上走,并不是抓住他也不是挡住他一直为孩子遮风挡雨,而是在后面看着处在一个陪伴阶段,需要的时候扶他一把。那么如果这个三角形变形了,假如孩子与妈妈离的太近,那么与爸爸的距离就会慢慢变远,导致疏离,爸爸的爱传递给孩子慢慢变少,所构成的三角形,就会失衡,反之,妈妈也是如此。同样学校、家庭和社会更是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父母处理不到位,这个三角形会发生变形,你也无法平衡三者的关系。
生活中不只父母爱孩子,爷爷奶奶同样也以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同样父母与爷爷奶奶和孩子关注的点更是不同,那么关注的本质是什么?如下:
1.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在同一面
2,视野,价值观,欲望都不一样
3,男女生理机能不同,感知觉不同,体验不一样
4,每个人的关注区域都不在同一个维度,只是偶尔同频
5,爷爷奶奶不学习陪伴孙辈有局限性
6,三代人时代不同,价值观不会在一个区域,同化即冲突
7,爷奶牺牲自己,有同理心,放弃自己价值观,与时俱进,陪伴孙辈有效
我们不得不考虑在新教育下的思考——自然发展还是雕琢?
1,宽严有度:宽:探索,生命,自由,自然;严:规则,习惯,格物, 致知
2,人本:森林法则:《三体》,优胜劣汰
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教育无定法不必追求统一标准。(个性化:叶子的哲学解读)
4,父母只是陪伴者,咨询者,帮助建立习惯和规则(0-12)。真诚沟通,提供建议(12-?)
5,别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
6,父母是个职业,需要系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