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一天,除了串门拜年外,紧接着就是抓着相关人员开收心会了。其实收心会开得实在有些“残忍”,就像把一个刚睡醒的人硬拖起床,1分钟都不给他贪一下床的感觉。大家对节后综合症其实已经谈得很多,但似乎现在已经普遍接受这是个正常现象的事实。在我看来,我们的工作期与假期过得反差太大,导致了“硬着陆”。如何求解?
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求解观点:一个是把工作期当做假期过,把假期当做工作期过。这个观点太过理想化,几乎没人做得到;一个是工作时拼命工作,假期时拼命休闲。这个观点很多时候被用于教育小孩子专心学习,但仔细一想,这不正是节后综合症产生的原因吗?所以,凡事不可绝对化,真正的答案往往藏在“灯火阑珊处”。我分享三个自己的体会吧。
解药之一是保持相对固定的作息规律。
工作期自然存在固定的作息要求,但假期走亲访友或外出旅行都会打破常规作息。其实,只要不一下子堕落到“晚睡晚起”的无边深渊里,规律就算是OK了。我曾经也有过晚上追剧到深夜,白天睡到“窗外日迟迟”的时候,一方面时间消耗得很痛心,一方面精力未得到有效补给,比上班还累。现在因为要赶早上6点多的城铁首班车,已经坚持早起一个多月时间了,效果非常好。不光是精神焕发,还多出一个小时宝贵的晨间时光,每一天都有如此美妙的开端,心境都随之开阔。
解药之二是要有几个无论在假期还是在工作期都会坚持去做的事。
如果有坚持每天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不会产生工作期与假期在感觉上的大落差。因为思考是有惯性的,它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捕捉生活细节的新鲜感,虽然工作时和休假时想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大脑处理素材的基本程序不会有太大差异,所以不会因为假期的“强刺激”导致到工作期来后的“弱关联”。我在春节期间读了一本大部头,重温了几部经典电影,其实感觉这也是在休息,精神上是很放松的。
解药之三是用假期的创意去给工作期树立目标,用工作期的滴水穿石使假期的创意稳稳落地。
休假就像是在品红酒,微醺半酣之时,激发出很多奇思妙想;工作就像是在喝咖啡,需要持久的耐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把事做成。可以在休假时做一些天马行空的设想,不设限、不求全。工作期时,把之前收集的创意结合现实做一些加工,说不定有一些思路上的创新就由此而绽放出来。我们现在整天工作喊要转型,但现实是如果不打破一些传统的东西去做大胆尝试,那转型只是口号而已。我觉得自己创意最多的时候是回国前的那一年,当时高频度旅行、大量阅读、不断尝鲜,自己收获特别大。现在是需要拾回一点当年的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