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是独自闯荡,想凭本事自荐求仕,结果四处碰壁,生活困顿,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无奈离开;第二次入长安,是受唐玄宗诏令,被封为“待诏翰林”,境遇与第一次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连他自己也不禁感慨:“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因不甘当“文学弄臣”,不愿低眉事权贵,第二次入长安不过两年,他也不愿再混下去,主动请辞离开了。他两次入长安,与很多人结缘,有的赏识他,有的憎恨他,有的与他为友,有的跟他唱对台戏……他们之间的交集和碰撞,演绎了一段段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历史——
01 视唐玄宗为明主,却不愿做明主的宠臣
李白与唐玄宗缘分深厚,第一次相见,便享受宠臣待遇。据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记载:“帝嘉之,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作为还未受封的“草民”,能得天子“降辇步迎”、“亲手调羹”,这种待遇可谓很罕见。李白显然也很受触动,因而视唐玄宗为明主,决定收起往日的沉沦,倾心辅佐。天性浪漫的他以诗铭志,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然而现实并不如李白想的那么浪漫。“明主”虽封他为“待诏翰林”,却只是把他当作文学弄臣,利用他的文学才华为其行乐助兴而已。唐玄宗宠他不假,但在心高气傲的李白眼里,这种“宠”,犹如“以倡优畜之”,是可耻的。因而他非但未收“沉沦”,反而在日日醉酒中更沉沦了。他也就在这种醉酒的沉沦中,写了一篇篇供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诸如《白莲池序》、《清平调》、《宫中行乐词》之类的遵命文字。这些被李白视为可耻的遵命文字,很快就耗尽了他和唐玄宗之间的缘分,不到两年,两人就分道扬镳了。
02 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预言她是“红颜祸水”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常侍驾行乐。李白也常被命随侍写诗助兴,不过几乎每次都是喝得醉意朦胧。比如写《清平调词》组诗,就是醉得要用水湿面醒酒,方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不过李白虽常醉眼朦胧,却看得最明白,因而他在诗中表面看似赞美杨贵妃,实际上隐含讽喻。比如他在《宫中行乐词》和《清平调词》中把杨贵妃与赵飞燕相提并论,说:“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是汉之祸水,李白这样写,显然有让唐玄宗以此为鉴,不要过于宠溺贵妃之意。他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绝唱中,其实也隐诲表达了对唐玄宗过于沉迷杨贵妃美色的隐忧:自古君王雨露均沾,后宫才能和谐,相安无事,而杨贵妃却“三千宠爱在一身”,独占雨露,以致“露华”太浓,恐难免成“祸水”,招致“祸患”。
可惜唐玄宗没能读懂李白这种“褒美中以寓箴规之意”的暗示,仍然“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甚至愈演愈烈,到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看到“明主”被美色所迷,如此荒怠朝政,本就居心叵测的安禄山或许才敢发动差点覆灭大唐的安史之乱,从而让李白对杨贵妃是“红颜祸水”的预言不幸应验。
可叹的是,李白也被“红颜祸水”所祸害。因他在诗中隐晦的“预言”被有心人解读,并以此挑拨,激发杨贵妃对他的忌恨,以至数次劝阻唐玄宗欲对他的提拔和重用。而李白为避免被“红颜祸水”进一步祸害,只好主动请求归隐。《新唐书》记载了这段历史:“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李白离去前无奈留诗云:“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03 与贺知章结交,留下“金龟换酒”美谈
李白受诏入京,早闻其名的贺知章第一个上门拜访。李白将第一次离开长安后写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看后惊为天人,称他为“谪仙”,当即邀请他出去共饮畅谈,因没带钱,便解下佩戴在腰间的金龟袋换酒。《本事诗》这样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贺知章后来也向唐玄宗极力推荐李白。而有了金龟换酒和举荐的情分,李白和贺知章成了忘年交,既是诗友,也是酒友。李白在供奉翰林期间,还结交了许多善饮的名士,经常一起饮酒赋诗,与贺知章等八人,号称“饮中八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贺知章与李白还是同道中人。他在李白离去前便告老还乡,经唐玄宗准许,请度为道士,但不久后仙逝。当李白离开长安去探访他惊闻死讯时,写了《对酒忆贺监二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之情。他在其中一首诗中提到了“金龟换酒”这段美好的记忆——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04 使高力士脱靴,令权贵低眉
李白曾诗云:“安能低眉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见他天生傲骨,看不惯爱作威作福的权贵,更不会低眉事权贵。不过从这句诗中,我们却也能品出另一种意味:因他是唐玄宗身边的宠臣,权贵对他应是拉拢不成就排挤打压,让他经常“不得开心颜”。
按他那种狂傲不羁的性格,权贵让他不开心,他肯定不会忍气吞声,而是找机会反击,让权贵们也不得开心颜。“令高力士脱靴”,显然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之一。毫无实权的他当然不会明目张胆与权贵硬碰,自讨苦吃,而是借酒佯狂,狐假虎威,利用天子的权威令权贵低眉。《新唐书》这样记载:“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旧唐书》的记载也大同小异:“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力士脱靴”的成语便来自这一段历史。而让这段历史变得更有趣的是冯梦龙。他在《警世通言》中将这段历史铺排成一篇有趣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他在书中这样描述:“渤海王遣人送书至朝廷,朝中无人识得番文,经贺知章荐举,玄宗召李白入宫。他译出来书,又设法为玄宗解忧,写吓蛮书退兵。玄宗亲调御羹赐李白。李白想起先前受到的讥诮,奏请玄宗,请杨国忠研墨捧砚,高力士脱靴结袜,两人只得遵命……”
李白为坚守做人的气节,不惜得罪权贵,是可敬的。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就是让他难容于朝,不得不放弃出仕报国的理想,想从此专注去修道求仙了。
05 让杨国忠研墨,杨国忠出“难题”报复
李白让杨国忠研墨捧砚之事未见正史记载,应属野史或民间传说。也许正因这些真假难辨的野史和传说存在,才让真实的历史变得更生动、有趣。
比如,杨国忠因给李白捧砚磨墨后心怀怨恨,想找机会报复。有一次,唐玄宗召李白入宫宴饮赋诗,杨国忠想当众羞辱李白,便给李白出一道“难题”,并让他在三步之内想出对句。杨国忠出的“题”的确颇有难度:“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然而天资聪慧的李白刚走出一步便从容答道:“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唐玄宗听后哈哈大笑,赞道:对得好!看爱卿如何出“蹄”!众臣哄笑……
在长安,李白还同其他王公大臣等社会各层人士结缘。他在《东武吟》中说:“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从他写的各类赠诗中可知,与他结缘的有郭将军、陶将军、崔侍御、卢郎中、刘十六、裴十八、祝八等。这些缘分,当他离去时,虽已飘落成梦,却让他难忘。749年,他送友人去长安,在赠诗中说:“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759年,也就是在他离世前几年,仍对长安念念不忘。他在《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中写道:“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也许,作为“谪仙”,李白注定一生漂泊坎坷,并在这过程中,与有缘人结缘。而他在注定的漂泊坎坷中,也在不断地追求,或许,他是想寻求属于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