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喊她起床无疑是麻烦冒火的事情,“佳二妹,佳二妹,起床哦.....快点嘛,起床哦,已经二十哦,要迟到了”。喊半天,终于,终于醒哦,慢腾腾的翻起来,坐在床上傻呆着,不穿衣服不动作,仍然在梦中。“给你三分钟穿好哈”,妈妈丢下一句走哦,避免越看越着急上火。过哈儿再回去看,还是那个样子,心里真的会来气,“我一拳打...嗯,嗯,打到一个喷火龙了哈”,边说边抬动拳脚,本来想说打憨你哈,怕清早八晨惹得大家动气,就中间拐了个弯,引用了她的一本书的书名。她也从警惕变得放松,随口就来,”我看你,一拳打死一个毛毛虫还差不多”,还没有说完她自己就忍不住笑哦,“毛毛虫不敢,到时甩不脱”,妈妈一边说一边做甩不脱的动作一边跑出去了,过了一分多钟,她穿齐起来了。
成功。
这就是所谓的方法吧,其实这个不是新学的,妈妈早就懂。
前两天,另一个小屁孩,二岁多不到三岁,正在玩一件事,妈妈严肃的告诉她必须停止玩,去洗澡了。她很不情愿,但也碍于妈妈严肃的表情,顺从了。爸爸抱着去洗澡时,要缓和气氛,“一会洗好后,喊阿姨(其实是妈妈,平常为了好玩二搞笑,换成阿姨)拿浴巾来哈”,小不点坚定的说:“不是阿姨,是狗屎”,她不喜欢的东西都称为狗屎。惹得一家人大笑。大约20分钟后,澡洗完了,爸爸说:“喊阿姨拿浴巾来吧","阿.....狗屎,拿浴巾来”,小屁儿也转了个弯,她还没有忘记。妈妈心里觉得又好笑,同时更觉得很庆幸,还好没有对她厉声呵斥,只是严肃的告诉她应该怎么做,不然,该难为她找不到词来形容那种心里的不喜欢甚至是恐惧的心情了。
佳二妹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记得2岁多就挨打过,具体的什么事是忘了,大约是因为某件事说了她非不听,妈妈失去了耐心。失去耐心的常见表现要么是大声呵斥,要么是动手。
作为知识份子的妈妈,早就知道提倡的不打骂孩子、尊重孩子等等现代的教育方法,但是妈妈心里觉得孩子太顽皮的时候,不打不行,不打他/她记不住犯的错误。况且,妈妈小的时候也是经常被打的,现在不是什么都好吗,没有阴影啊,和父母的关系也很好啊。一定程度上,妈妈坚信自己的看法正确,打孩子理直气壮。
有一次,佳二妹犯了一个错,孩子很倔,不承认错误。妈妈开始是罚站,但是倔脾气人儿态度恶劣,故意表现不削,于是妈妈开始理智的动手了,想要孩子承认错误,可是犟脾气就是不会承认。自以为理智妈妈开始上火,到后来,管不住了,用筷子头,越打越狠,直到孩子大喊大哭承认了错误为止。
后来妈妈主动和佳二妹和好,跟她说了道理,态度温和,道理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妈妈还坚定的表态,“妈妈爱你,无论怎样都爱你”,哄着孩子睡了。孩子睡了后,妈妈脑子浮现了先前的一幕一幕,眼泪开始情不自禁的掉下来,真的是“满是悔恨” 的泪水。妈妈写了一封道歉信,说自己不是好妈妈,不该打孩子那么凶,不该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请求佳二妹原谅。道歉信放在佳二妹的房间,第二天早上,佳二妹起床后看了后,很感动,拿出一张纸,写上,“妈妈温和的时候是大美女”。她把纸递给,我一看,纸的另外一面还有几个字:“~方~,大巫婆,丑八怪”,外附了一张张牙舞爪的女巫婆图画。妈妈看了后很感概。
那之后,通常的故事是大转折发生了,妈妈从来不发怒从来不打骂孩子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孩子犯错或拖延,妈妈还是会发怒,会呵斥,会动手,然后心里会不安会后悔会求原谅。
没有大转折,但是,妈妈其实在慢慢改变。妈妈开始学习,看各种书,常常思考,求上进。
妈妈读圣经,经上说:”不要轻易动怒,不可含怒到日落”,妈妈常常祷告,经上还说:“要常常祷告神,求神引领“,是的,妈妈逐渐的认识到,这个世界可以引领自己的只有上帝,不是那个人,不是自己,也不是一本书;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了自己坚持的不见得都是对的,懂得了放弃观点和立场;妈妈也知道”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为什么懂了道理“还犯错的原因,仅依靠自己无法解决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所以要常常祷告神,承认自己的软弱,承认自己的罪。
这样,妈妈开始改变了,开始放下原来的自己。当孩子犯错、争辩或是态度不好时,先省查自己,意识到,她有可能是对的呀,她有她的道理啊,或是她这样在她这个年纪是不是可以理解的呀;另一方面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脾气,这样一来,管用的方法自然会冒到脑海里的:保持沟通、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恶作剧搞笑、正面管教、保持原则......等等很多很多的,真的会自然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