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七月,我有幸去辽宁盘锦参加第八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得高中组二等奖。
在这次比赛中,各省市的老师表现各有千秋,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比较睿智,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温和,每位老师都充分展示了各地落实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上的成果,并且展示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我从三个角度观察总结优质课的特质:
语言方面,富有文学美,使用准确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还有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方面,重视朗读的训练和引导、富有哲理和启发性、内容新颖、逻辑清晰。
教学智慧方面,表现为亲切的微笑、关切的眼神、平等共融的气氛。
结合这次比赛经验,我想和在座的同仁分享的观点是:武装到牙齿的准备,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结果。
细节决定成败
先从一张照片说起吧。
一等奖获得者乌鲁木齐市101中学马海军老师身着一身亮丽的红色长裙;她的课件背景是大气磅礴的中国风,色彩清新、主题明确、字体大小适中;她的板书设计合理,字体工整。每一个细节都是她的指导教师——冠军教练刘军政老师和他的团队共同打磨完成的。刘老师作为多年全国大赛评委和连带八位全国冠军的总教头,大赛经验相当丰富。
赛后,刘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一些赛课经验,其中谈到一个细节让我们为之叹服。比如:选手的衣服要和学生保持鲜明的对比,让老师能在学生群体中醒目、突出,让评委和听课老师目光始终聚集在老师身上。忌穿和学生校服同色系的衣服。至少要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参赛服装,方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通过这个细节,足以让我们看出什么是武装到牙齿的备赛水准。
苦炼内功强素养
整个赛课期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次掌声还是出现在马海军老师的课堂上。她先后三次示范朗读了诗歌《垓下歌》和《项羽之死》课文片段,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情澎湃的朗诵征服了所有的评委、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是打动所有评委和观众最大的利器,每个人手中都应掌握一张王牌,关键时刻要一招致胜。
一节好的大赛课一定会有两三个亮点,这些亮点就是特别突出、与众不同,让人事后特别回味的地方。朗诵是很多老师畏惧的事情。老师们心存顾虑的最重要原因是我们自身缺少正规的朗读训练,缺乏朗读自信。因此,一个出色的示范朗读必定会为这堂课添光增彩。一个好的教师示范朗诵,一定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之上,然后是反复练习、打磨、抠细节、找差距,由模仿到自如,由拘泥到收放自如。同时,一定要在整节课里,渗透这样的设计理念——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不要让诵读与理解两张皮,不能为展示而朗读,为读而读。
所以,当下的教师更要锤炼基本功,提高职业素养,将“三字一画一话”做真做深做精,将教师能写下水文,能做示范朗读成为我们的标配而不是顶配。
烈火炼真金
如何能让一位教师迅速成长?我想“参加赛课”一定是不二法门。
赛课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试讲、磨课、修改、再试讲,如此反复磨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反思我的这次参赛课《<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好预设。全面的预想,充足的准备是上好一堂比赛课的前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并且准备好多套方案,只有“教”的针对性越强,“学”的效果才越好。没有根据学情调整设计和课堂活动,凸显了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不足的短板。大凡真正的名师都会充分了解或凭经验充分估计学情,并根据学情调整或生成学与教的活动,其智慧与功力也往往在此处得到充分体现。
所以对于全国赛课,教师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其次,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用过硬的业务能力来把控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正确引导学生,让整节课做到一气呵成、活而不乱,水到渠成。
“老老实实教语文”
在这次课题年会上肖培东老师先为全体参会教师上了一节《一棵小桃树》的展示课,为大赛定下了主基调:老老实实教语文。同样在前段时间的全疆语文素养大赛上,我们又再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肖培东老师如何老老实实教语文的本真和本心。
老老实实,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教师必须要坚持文本语言阅读、品味、训练、体验等。本真,本色,实实在在,就是好的语文。
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已经认识到语文回归本真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这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点我们不能再犯错。
有人说,赛课是一场修行,也有人说,赛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祝愿我们在赛课的征程上,披荆斩棘,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