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的朋友圈让我再次想到产后抑郁这个话题。曾经因为这个话题在微博与人小小争辩过,对方认为抑郁情绪要靠自己强大起来挺过去。时至今日我依然要说,让一个已经患病的人硬抗着,不重视不救治,这是残忍的。并且暗示“如果你扛不了,是你的矫情软弱没用”,这无疑雪上加霜。
此时最合适用那句话,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哪怕不发言呢?因为不当的关心和建议都会是一种伤害。你可以不说话,但不要指责和判断这些身处无边黑暗的人,更不要嘲笑她们软弱不堪,小题大作。她们脆弱到经不起你轻轻一指。
而高兴的是,当她还在吐槽苦恼无望,表示要好好爱自己等这些信息时,说明她在奋力的向外求助,并且拼命积攒一点力量去对抗抑郁情绪。可是这种求助也是危险的,会有不明就里的人发出指责,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产妇(并不仅指月子期间或者新生儿期哺乳期)感到产后的生活越来越糟,自责压抑情绪越来越重,愤怒无法表达,身边人不能理解自己等等情况时。不要等待,不要盲目的发出求助,去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虽然许多妈妈以过来人的经历告诉你,一切都会过去,迟早都会过去,要挺住。可是,只有自己才明白,黎明的曙光是在前方的,但一步一步挪过去有多艰难。并且心理的伤害并不完全来自产后的辛苦,孩子长大入托,母亲的照看工作减少之后,并不意味着心理的伤害会平复,多数只是被掩盖而已。每回想起,仍然会痛苦。
以我个人经历以及粗浅的心理学知识来总结,有几类妈妈较有可能遇到产后抑郁的问题。
婚后二人世界,没有与老人同住过。
夫妻感情好。相处中妻子得到较多宠爱,对丈夫的情感需求是父爱式的,获得很多包容,被容许像个孩子不用长大。
对育儿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双方家庭的老人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差异较大。
新妈妈的原生家庭母婴关系有问题,就是说,在最艰难的时候,和亲妈的矛盾全暴露出来,并亟待解决。
一定程度上,经济能力不足。
我的经历是,前四条占全。曾经有过很难熬的日子。我写第五条是因为,当我处在黑暗中纠结抑郁,不能作出判断的时候。小象爸爸执行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回到曾经两人行,如今三人行的生活模式,带娃的事,请无情感交织的月嫂或育婴师来协助。这需要钱。
这是一种类似及时止损的方法,很重要,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治本。至于夫妻关系的重新建立,和老人相处的模式形成,以及原生家庭关系的修复,就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了。需要漫长的受助以及治愈过程。
想和正在与这种暗黑情绪斗争的妈妈们说,不要停止在一些平台上抒发你的情绪,不要担心别人会怎么想,不要怕因为你和以前不一样而失去爱你的人,爱你的人不会走开。
尝试说出自己的需求。不用说明原因的,不用带着歉意的去说自己的需求。“我要睡一个整觉”"明天下午我要去聚会"等。把自己从照料孩子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上不时解放出来一会儿,相信其他人能照顾好孩子。或者,你不喜欢老人的育儿方式,家里什么东西被变动了不习惯。都试着直接讲出来,但注意讲眼前的事实,不要憋了很久带着情绪发作。第一次不开心的时候就讲出来。结果不会有你想的那么糟。
我也很羡慕那些没有受到产后情绪困扰的人。但遇到了,也不是坏事。因为这些问题迟早需要面对,只不过现在用了集中的方式,一下子全部打到你面前。不论你此刻的能量来自哪里,如果从哪个方向感受到一丝温暖的微光,就积极的伸出手,不要怕被拒绝。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