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讲得好,孩子会缠着你再讲一遍。一部影片演的动人,多看几遍都不会腻烦,每一次都会收获惊喜。
菲利普,白人富翁,名望和金钱应有尽有,然而,最爱的妻子离世,自己酷爱跳伞却因此高度瘫痪,脖子以下毫无知觉。不过幸好他是个有钱人,科技医学可以维持他的生命。试想,一个人已经无法动弹,除了睁眼合眼不需要旁人的帮助,即使大便都需要护工的情况下,活着的意义还剩下什么呢?我想,如果他没有遇到德希斯,那么他并不愿意活那么久,并且再次感受到活着的快乐。
菲利普的友人曾特意约见他,望着等候在餐厅外的德希斯,无不担忧的劝诫菲利普不要给自己埋下这颗炸弹。确实,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德希斯,每日混迹于不务正业的同龄朋友之中,有抢劫的前科,任谁都无法理解菲利普选择这样一个人做护工的原因。
其实当你用心看电影开头菲利普招聘护工时,他面对众多面试者的表情变化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众多面试者里面,德希斯是一个非常不和谐的音符,其他的面试者衣着整洁,履历光鲜,而德希斯只是想要一个签名,去领失业救济金。正因为没有专业看护知识和经验,他不会使用“病人”“老病人”这类字眼,而且极其自然的让菲利普给他签字。让一个瘫痪的人签字,是没有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瘫痪的人才会有的行为,菲利普在和他的交谈相处中,再次得到了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得到的待遇,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在菲利普的心里,他无法接受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残疾人,至少在精神层面,他自觉不比任何一个人差,甚至更加睿智,所以他无法忍受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受到非正常人的特殊待遇。
何尝不是,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没有人愿意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一文不值,已经彻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肢体的残疾可以牵制人的行动,但是并不能剥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应该得到的尊重。
德希斯这个人物从一出场,便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他诙谐又虚荣,真实又市侩。剧中德希斯兄弟姐妹七八个,全家都要靠母亲一个人养活。德希斯的生活环境影响着他性格的形成,他会为了争夺浴室而爆粗口,会和朋友们轮流分享抽一支烟;他偷了飞利浦家里的工艺品并对菲利普撒谎声称他没有拿,却把工艺品送给母亲传达感恩的心情;他暴揍经常把车停在菲利普门口的车主,即使在离开菲利普的时候,仍然轰走了一个违法停车的车主。
其实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善和恶有时候无法区分明白,市侩必是因为久居市井而学会的处世待人法则。德希斯粗暴市侩,也真诚而富有负责心。
随着影片深入,德希斯懂得了自己作为护工应尽的职责,与其说职责所在,不如说他真的把菲利普当做朋友来关心他的健康。
他不再戴着耳机听摇滚歌曲而忘记听传呼机,甚至凌晨睡觉时,能被放在床头的传呼机里传出的,菲利普急促费力的喘息声而惊醒。他冲到菲利普的卧室,打湿毛巾给菲利普擦汗,并耐心的引导菲利普。那一刻,他体会着菲利普的痛苦,知道如何做可以让菲利普更舒服,而后,他在凌晨4点钟推着菲利普去呼吸新鲜空气。
导演巧妙的给这个情节做了一个对比,在德西斯离开后,新招聘的护工遇到相同的突发状况,惊慌失措的冲到菲利普的房间,不停地问菲利普怎么了,是否需要毛巾,表现的像个没有耐心的傻瓜。最后被痛苦折磨的菲利普大喊:“出去!”对一个正在经受痛苦的人而言,你问他为什么痛苦简直是最蠢的做法。就好比你让一个犯了哮喘的人和你说明白他哪里不舒服,就好比你后背扎了一颗尖尖的长钉,剧痛难忍,而照顾你的人拼命地摇晃你让以让你清醒。
和专业的护工相比,德希斯甚至更胜一筹,其秘诀,便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他看得到菲利普被病痛折磨的流汗,所以他打湿毛巾给他擦汗;他感受到菲利普的恐惧折磨,所以一点点引导他深呼吸放轻松;他知道菲利普需要新鲜空气,所以放弃睡眠带菲利普“散步”。
照顾一个人很容易,但是照顾好一个人很难。
影片中一个细节,德希斯调侃着问菲利普会不会有生理需求,对待残疾人,我本人从来没有丝毫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理所应当的,觉得有些事情和残疾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菲利普给了我们答案,他需要,并且形容得和正常人一样:“有时候早上起来耳朵还是硬的”。于是,德希斯带着菲利普去做耳部按摩。长时间的相处中,他早已经把菲利普当成做亲密的朋友,对待病人需要做的是让他身体健康,而对待朋友,会情不自禁的想让他感受到和自己一样的快乐体验。
整部影片没有跌宕的情节和过多煽情的镜头。德希斯离开菲利普,以及菲利普低迷期德希斯再次回来看望,这些可以深入展开的情节导演都没有刻意描写,一切自然而然。
其实人生的离别或者重逢,有多少是必须洒泪的呢?而又有多少是必须隐忍的。分开无可奈何,重逢亦是忐忑,活的越久越懂得珍惜相处的时光,而离开和重逢的一瞬,只能随缘。
弗朗索瓦·克鲁塞的演技着实让人叹服,因为影片设定菲利普为高度瘫痪,所以整部影片菲利普没有任何肢体语言,所有的情绪变化、内心层次呈现都是通过面部表情。
影片的高潮部分,也是个人认为最经典的片段,是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希斯私下约好笔友和菲利普见面,而菲利普并不知情,德希斯提前将菲利普带到约定好的餐厅,关掉菲利普的轮椅刹车。
德希斯走到餐厅外透过窗户望着餐厅内的菲利普,无视菲利普满眼的求助心情,随后,菲利普内心渴望已久的约会对象款款而至,菲利普看着笔友的到来,直到落座。这期间,导演把镜头全部都打在菲利普的脸上,观众从菲利普的表情变化中读到了太多信息,从最初的惊讶到隐隐的不安,短暂的担忧再到接受事实的释然,最后沉浸在美梦成真的幸福之中。
镜头一转,是德希斯抬起右手告别的会心笑容,德希斯后面的背景是纯白的建筑和淡蓝色的大海,洁净无暇,那会心一笑直击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片尾,德希斯在纯白的天地间渐渐走远,而观众,则沉醉在这洁白的天地间,跟着德希斯走向生命中最纯净的地方。影片结尾的曲子,是出自 Ludovico Einaudi的Una Mattina。充满温情和忧伤,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影片中很多背景音乐都十分经典,有画龙点睛之妙,非常值得赏析。
如果一生可以得到这种大多数人无法触及的友情,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