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请回答1988》,发现我其实是个特别脆弱的人。
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泪流不止。
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老了?”
打开酷我音乐,习惯性地找到“电台”,点开分类一栏,找到“乐器”,或者选择“钢琴”,或者选择“古筝”,或者选择“萨克斯”,就这样听无人演唱只有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要知道原来的我是常听流行音乐的,现在似乎没心思接受新的词曲和歌手了,连原来喜欢的也不再听了,只是听一些能让心灵安静的乐曲。
有一次,我竟然听了很长时间的琵琶曲。感觉好听极了,那时候还萌生出想学琵琶的念头。
2
是的,从听歌的变化可以看出,我的心已经老了。且敏感脆弱。
想起什么事情,看到什么情景,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感觉世事无常,无能为力。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与人交往的变化,不再奢望能够交到新朋友,老朋友也不常联系,只是见面还如以前一样亲近。
一直以来,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我不是太愿意与太多人交往,对不熟悉的人也没有热情,大多时间愿意呆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看看书,写点文章,其它时间用于为生计奔波。
我很羡慕那种可以与谁都聊得来、大方爽朗、爱笑、神经有点大条的人,这样的人很招人喜欢,又勤快懂事,嘴甜如蜜,似乎活得要幸福得多。但是并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性格使然,且做这样“好”的人也是需要成本的。
3
《请回答1988》中,妹妹德善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一双忽闪闪的大眼睛笑起来甜甜的,异常受小伙伴们的喜欢,是大家的开心果,这样的人似乎没有缺点。
但是唯有一样是让大家最担心的——学习。很奇怪,现实中也是这样,爱玩爱闹爱笑的人似乎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情商特高,也是人际关系高手,但是就是在学习这一方面稍有欠缺,当然也不绝对。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姐姐宝拉,不喜欢与周围人说那么多,独来独往,脾气暴躁,虽然很深情,但是不轻易表达感情。耐得住寂寞,上最好的大学,拿到最难拿的证书。
都说“你把时间都花在哪了,是可以看到的”,这句话很对。
德善花在吃喝玩乐、情窦初开、讨大人欢心上,那势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少很多,那么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机会就很小。而宝拉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独处上,用来研习学业,最后肯定会在学业上有一番成就。
当然,在学业上有无成就并不能决定人生的路走的怎么样,只是个人选择不同而已。
4
不同的是,我们所处的年代已经不同了,这是一个追求个人发展最大化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提升自己,一天不看书,就觉得自己在倒退。
你是愿意把时间花在看书、听课、钻研专业工作、与高层次人交谈使自己变得更好方面,还是愿意花在动不动与人聚会、海吃海喝、k歌等无聊事情上面,这些事情对个人发展有害无益。一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就变成负累。
从大学毕业到30岁,这是一段关键的时期,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你成为公司里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也可以自己创业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当然你也可以如大学时期一样,对工作马马虎虎,每天期待下班,下班后打着交际的名义,与人喝得烂醉,或者日复一日大腹便便。周末早上长睡不醒,醒来游戏不停。
或许有时候出去并不是你的本意,你只是不想拒绝叫你的人,想要与别人维持好关系,害怕得罪别人,害怕与别人变得疏远。你想做一个“好人”。
可是现实是,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是说说就会有的,而是需要七八年时间的克制和努力才会实现的。
5
放假在家的小弟从来不与我们一起外出,因为他每天的时间都是有规划的。
早上七点起床,开始看书。等到八点多开始吃饭,之后看书、做作业。吃中午饭,看书,下午四五点开始打球。晚上玩一会游戏。
他的时间是有明确安排的,精力在哪一段时间最旺盛也是养成习惯的,所以一旦打破,就需要耗费更大精力来填补。
想起考学的那段时间,一周七天,哪一天洗澡,哪一天出去街上逛放松一下神经都是固定的。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爸妈到学校看望,他们总是担心学习压力太大,想让你跟他们一起吃点好吃的。
假如中午一起吃饭,一般十一点左右就要出去,下午一点多二点钟才能结束,这样会耽误睡觉时间。很纠结,他们走后你是回教室学习,还是回去睡觉。学习太困,睡觉耽误时间。而且出去浪费了太多精力。
6
工作后也是如此,假如你对自己有一个规划,你就不愿意打乱自己的时间,因为一旦打乱,恢复精力还需要时间。
可是这样的人,总是会被说成不合群、不给面子、不懂情趣。因为完成你的安排需要耗费精力,你根本无热情再应对别的人。
关于要不要参与太多集体活动的事情,一开始你可能会纠结,可是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被别人羡慕的人都是以前“不合群,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成年人不比小孩子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不得不做的俗事已经占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总有些要留给自己。
7
这里说的“好人”更多的是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得到别人认可,宁愿委屈自己迎合别人,而不愿意在个人能力和价值方面有所改变的人。
想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也许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