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是我如今速写
无所谓 让痛重叠
“佛系青年”还言犹在耳,同龄人“抛弃”你也没过多久,“隐形贫困人口”又一次冲破了被贫穷限制了的想象力。
将一部分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们称为“隐形贫困人口”,确实令人忍俊不禁,但也惟妙惟肖。
数据显示,“隐形贫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万元,但在护肤、穿衣、饮食上毫不吝啬——穿着3000块的西装,敷着100块一片的面膜,吃着来自智利葡萄界的香奈儿,租着6500块带落地窗的大房子。
如此看来,这种为了隐藏贫困而导致的贫困,与多年前说的“月光族”有那么点神似。但当“隐形”与“贫困人口”结合在一起,它似乎又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文化语义。
奇怪的是“隐形贫困人口”作为一群拥有不错收入和教育程度的年轻人,怎么就会因为吃吃喝喝成为“贫困人口”呢?也许问题在于我们忽略了“隐藏的”。
直觉告诉我,“隐形”的可能不止是贫困,还有这藏得更深的东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只隐形的手才是罪魁祸首。
首先让我想起的是《钓愚》这本书,资本市场上很多玩家、操盘手利用人性当中的愚蠢来赚钱的。要知道,愚蠢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那些聪明人身上特别明显。
真正的愚人是看不懂那些操纵手段的,只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才会在自鸣得意中愉快的上当。
有个鱼塘经济学的段子。鱼塘打出一则广告:交100块钱就可以来这钓鱼,钓到的鱼都归你!如果你钓不到,还可以拿走一只鸡!
实际情况是,发起钓鱼的是一家养鸡场,这个鱼塘根本没有鱼。他们以100块钱一只鸡的价格把鸡都卖出去了,但是来钓鱼的人却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现实中“钓愚”也非常普遍,比如某些产品中有你可能听说过的概念,但是用一堆陌生而神奇的词汇把这个概念包装之后,你会感到这是一种新鲜的、前沿的、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概念,就乐于为这样一个概念去买单了。
太聪明和太愚蠢的人都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只有那些智商不低,认为自己知识面很广,懂得很多名词,每天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多的人才容易中招。
有点钱又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成了最佳的猎物,当他们进入到愚人的状态的时候,不是蠢一蠢就完了,还必须要为愚蠢买单,而这种情况常常会反复出现直至成为“隐形贫困”。
除了,敌人太狡猾之外,“隐形贫困人口”自身也有许多致命的弱点,不得不说。
有人坚信多花钱才能多挣钱,有人认为钱只够挥霍不够买房,有人深感焦虑靠消费找自己,有人高喊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跟朋友出去聚餐,开局总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举手投足间誓要与日争辉,推杯换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酒过三巡,便忆往昔峥嵘岁月,叹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让他们真正感到“贫困”的并不是千金散尽,而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他们有着不错的昨天,也享受了美妙的今天,却弄丢了应有的明天。
这不难理解,高速发展的经济,急速膨胀的行业,催生出一大批自命不凡的年轻人,把一切成功看作理所当然,可曾想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一旦风停了,又该何去何从?当造就了无数富豪的康庄大道变得愈发拥挤,终于有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是天之骄子,而是“隐藏贫困人口”。
“隐藏贫困人口”在内忧外患下焦虑的前行,他们无限渴望财富自由,当成像共产主义般崇高的终极理想。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只看见了财富,却忘了自由才是核心。
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我们要的自由,最根本的不是财富,财富只是工具,而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的自主权。
我们一生所做的所有事,都在消耗着只去不回的时间。如果你做的事能让你有所收获,那么你付出的时间就可以视作“被出售”了。我们每个人做的所有奋斗的本质,都是让自己出售的时间单价更高。
打工的人会首先想到要提高自己的时薪。但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会对这个概念产生思考上的飞跃,就是想办法把原来的一份时间,卖出更多份。
比如写畅销书的人、做音乐的人、做平台让大家可以交易自己时间的人,他们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卖出了更多份,或是不需要出售自己的时间,只需要在自己建起来的平台上看着别人卖时间,从中抽取利润就行了。
而且更牛的是,就算他们死了,他们的时间所创造出的成果也依然可以继续创造财富和价值。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追求财富,但目的只是花钱而已。真的的财富自由者们赚钱是为了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让自身更值钱,而不是看起来更值钱。
“隐形贫困”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还打算继续么?
原创文字
图片均出自网络
微博:@ IanYik
有趣的深度思考者
带上好奇心跟我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