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追捕是周显扬导演的作品,故事梳理出来其实简单:穷青年和富人养女早恋,生了孩子,富人变态,失手杀死养女,嫁祸给穷青年,致其被判刑二十年。富人又收养了穷青年的女儿做养女。穷青年二十年后出狱,富人死了,穷青年有嫌疑。原来是穷青年的女儿错手杀了富人,最后穷青年自杀来保护女儿。虽然案件和涉案人士的处理方式令人颇感疑惑【两个失手杀人的案件发生在一家,杀人后都先想的是掩盖案件而非自首,难道法律没有防卫过当的判例么?】,但导演对剧情的剪辑烘托出了一种悬疑惊悚的氛围,让观众颇有离奇曲折的感受,结局甚是感人至深,令人回味。
让整部电影内涵丰富的,除了导演的布局,自然就属张家辉的演技,这部作品简直成了张家辉的个人演技秀。他出演一个哑者,没有任何台词,仅有几张纸条、短信和含混不清的言语,表达辞意,但在这之外,他的眼神、笑容,脸部和身体所有的动作,让所演角色的形象全然活跃起来,当角色在故事里经历的浓重情感,由表演演绎出来,不仅引导着剧情的进展,更带动了观众全心的深远感触,让本来可能让人感觉狗血的故事,增添了悲壮、凄婉的色彩,甚至让人细思因果弄人。
张家辉扮演的角色王远阳,青年时经历了凝重的冤屈和刻骨的凌辱【青年王远阳由窦骁扮演,单纯善良】,导致其失语。他本来天资过人,极富音乐造诣,却因一场冤狱断送整个美好人生。但是这些仅仅增加了他对恶的憎恶,他对美好的热爱,从未舍弃。当他看到任达华扮演警官和女儿的照片时,那种对父女相伴的羡慕和爱立时从眼神里流露出来。对美好事物的那份珍惜和念想,始终留在他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份信念支撑他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冤狱。
电影里最为令人动容的情节,是12'开始,王远阳初见女儿。整个电影故事使用时间倒叙手法,张家辉在此处的表演,处于电影的开头部分,牵引着电影故事开题,成为故事情节铺陈展开的因。王远阳刚从监狱里出来,被安排在钢琴店里工作,恰在此时遇见了一个女孩,和初恋情人容貌相仿的女孩。王远阳顿时明白了女孩的身份,但是在电影讲述时,真相并没有揭开,观众尚不明了,观众见到的,只是王远阳见到女孩时的令人惊异的表演。
从电影情节安排来看,张家辉的表演,有层次地将观众带入了某种猜疑。但这猜疑也只是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而明显起来,在此时,不了解故事完整情节的观众,从这处表演里感受到的,是刹那的触动。张家辉初见女孩时,先是颤抖的呼吸,张口的惊讶,他不能说话,却也想张口说点什么,泪从眼眶里一点点渗出,却像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显然,对于王远阳,这不是普通的角色安排,随着任达华分支情节的展开,观众知道这个女孩和他的初恋有关系,猜测随之而来。王远阳的眼神中蕴含着温情柔软的爱意,或许这女孩让王远阳联想到他的初恋,若女孩与他全无关系,他会不会再次爱上这个女孩。但表演显现的内心悸动仿佛超出了随意恋爱的层次,故事不会这么简单。
再猜测,或许这女孩是他初恋情人的妹妹,让他想全力保护。随着故事推进,这里竟然猜对了,这个女孩正是富人的小女儿,并且没有告诉她大女儿的事情。然而真相却不是这样,王远阳一眼看出了事实,只是观众全然不知,只能继续猜测。故事的进展,暂时证实了妹妹的猜测,可是张家辉的那个眼神,仍让人充满猜疑,为何会那样的深情而悸动。
就在这个寓意丰厚的眼神引带下,整个故事情节陆续展开,随着线索的丰富,故事自然而然推进到真相揭晓的一刻。真相明了的时候,这个眼神再次回放。同样的眼神,带着剧情的真相,观众却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感想。
临近结尾,这处相见场景里的表演,所释放出来的氛围,成了某种结局的展示。他张口却说不出任何话来,被挤压了二十年的悲苦,被冤狱毁掉的美好一生,似乎都不足为道,他看到的,是二十年前的故事的果,珍惜了二十年的希望和感动顿时泛上心头,那是对恋人永不言悔的爱。故事已经讲述完,他的爱直接预兆了整个电影故事的果,当女儿面临刑罚的可能时,他毅然将所有嫌疑引向自己,最终不惜自杀认下罪责,只是为了保护女儿的纯洁名誉和光明人生。
当他微笑着从楼顶跳下,带着的是对恋人和女儿最真最深的爱,这无比单纯的一生,从见到女儿的那一刻,从那个眼神,已经注定。
然而,最后他离开人世时,却是笑着离开的,无论其他人如何污蔑他、冤屈他,他始终记得同恋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对他来说,整个世界的意义,也抵不过爱人的美。
就在这个眼神里,我明白了,表演的意义,不只是在于展现一个特别的形象,表达独特的对白,还在于当演员将全心的能量挥动出来时,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若隐若现地引带出角色的整个人生和人生维系的世界,用角色的人生和世界,把一部电影完整地架构起来。在这样的表演里,观众才有触动,有深思,将这感受引入自己的真实人生,电影便发挥出改变世界的巨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