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还努力;
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没错,他们的确更努力,因为他们本就拥有更多可以用来努力的时间。
一个为了考MBA深夜苦读的白领和一个工厂流水线上为了多拿点计件工资而深夜加班的工人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于,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努力,而后者我们却只愿意称之为“重复劳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前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成就,而后者只是为了生存大多花在了重复性劳动和缺乏挑战的事情上,而花在真正能够让自己获得成长的努力上的时间通常都少得可怜。
一个为了考MBA深夜苦读的白领和一个工厂流水线上为了多拿点计件工资而深夜加班的工人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于,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努力,而后者我们却只愿意称之为“重复劳动”。
举2个我们很熟悉的场景
学校场景
上学的时候你觉得奇怪,为什么有的人这么努力,但总是考不到好成绩?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你去看她每天钉在书桌前都读些什么,发现每道做错的题,她都要将题目到答案一字不漏原封不动地抄到错题本去。
你问:“为什么要每道题都抄呢?直接在试卷上看不可以吗?”
她认真地说:“不行,翻试卷复习错题太慢了,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比较快。”
你又问:“那只记重点行不行呢?一字不漏地抄太花时间了。”
她认真地说:“当然不行了,万一以后再看时看不懂怎么办。”
你再问:“这些题做错的原因你研究过吗?”
她疲惫地说:“我现在哪有空研究为什么做错,等我抄完再说吧。”
你去问那位考了前三名的同学:“请问你抄错题集吗?”
她说:“每道错题我都先研究自己到底错在哪儿,是概念不清楚,思路错误,考虑不周全还是粗心。
工作场景
你去看一个同事他每天在公司忙什么,发现他一直在写报告。
你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报告要写?”
他郁闷地说:“每次写完老板总是不满意,又要推翻重来,改七八次就相当于写了七八份报告的工作量。”
你又问:“老板为什么不满意?”
他郁闷地说:“老板觉得我写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真讨厌,也不交代清楚。”
你再问:“不能写报告前先跟老板沟通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吗?”
他疲惫地说:“哪有空啊,每次都要得那么急,马上开始写都不一定写得完。”
你去看年度优秀员工职场君,问:“请问你写报告时会碰到老板要求推翻重来的情况吗?”他说:
1.写报告前我会先问清楚老板5W(目的、原因、相关人、时间、场合)写文档的背景是什么。他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是用来向高层汇报工作、向外界介绍我们公司还是用于内部学习。什么人会看到这份报告,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人士,公司内部人员还是外部用户,什么时候需要
2.根据这些信息我会准备一份大纲,先跟老板探讨一下这个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他希望增加或删除的部分,再探讨一下每个部分我的写作思路,看看老板觉得是否合适。
那么身为职场人,怎样才能突出重围?
我觉得,要想突围,首先得纠正你对“努力”的理解。说到努力,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卧薪尝胆、悬梁刺股这些带着孤独、痛苦的词语。乃至于有人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引发无数共鸣。
一份报告有的人加班加点弄了2天,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反观我的一个同事,同样的报告她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第二天还要摆酒结婚。
(注:因老板不满意所以让我另一个同事重新弄这份报告,希望我这个同事不要看到这篇文章,~~~~(>_<)~~~~)
但我却觉得,需要人在深夜痛哭的努力,往往是最为糟糕的,因为这种努力最终给人带来的,通常是偏执和自我感动。
1、努力的核心,是思考。思考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解决之。
没有人可以一开始就不犯错,只是重复劳动的人不停地跌入同一个坑里,花大量时间辛苦爬出来。真正努力的人每跌倒一次,都要研究自己为什么掉进了坑里,再花时间研究以后怎样才能不掉进同样的坑里。在反复的思考摸索中积累出的经验,与从不思考只靠反复犯错的血泪教训培养出来的经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2、面对旧的任务找出另外的解决方案,这才叫努力。
凡事都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只不过,钱永远是最简单直接的那种。对于常规的工作任务,要去思考并寻找出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沿用老套路。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沿用老套路,你也要弄懂这个方案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别人向上迈了一个台阶,而你还在原地踏步。
他们很努力,但我觉得他们也一直在逃避思考,他们只不过是给自己营造出了“我很努力”的感觉,然后让这种感觉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很可敬,但也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