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战,更畅快
我们在大BOSS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可能分分钟就被秒杀。当挑战遇到瓶颈,产生挫折感,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不行,需要团队协作,组团“杀怪”。
同时团队作战,比自己玩更爽。同事们中午休息的时候,下班的时候都会约上玩几局,也许刚开始有点不大想玩,但一旦加入,就停不下来,再次感受到游戏的魅力。这正如《逻辑思维》里老罗所说,“游戏,是青少年的社交货币,玩游戏,就是在发行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交货币”。
不仅是游戏,在其他方面,团队、环境对人的影响比大家想象的还要严重。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1971年,著名心理学教授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里招募了一批学生来模仿监狱的看守和囚犯。那批学生是经过筛选,通过心理测试的正常的年轻人。津巴多教授让他们分别扮演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斯坦福大学的模拟监狱里展开了一场监狱生活。津巴多在暗中观察并且记录囚犯和狱警们的不同表现,试验中,这些原本在社会上非常正常甚至优秀的年轻人,迅速进入了自己被设定的角色,扮演狱警的年轻人从第一天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酷和无情,对囚犯们嘲讽、侮辱甚至攻击,而囚犯们也在压力之下逐渐接受了自己是罪犯的身份。
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了实验。实验仅仅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结果,实验只进行了6天就不得不停了下来。
津巴多用实验证明环境的力量之大,当环境不同的时候,善恶是很容易转化的。
斯坦福监狱实验,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极端。那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时不时提起“从众心理”。我们每天要做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被他人的行为影响着。
上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就揭示了从众行为的奥秘。他用“线段实验”证明了这个问题:让受测人坐在7到9个人旁边,这后面几个人都是为配合实验而故意安排的助手,预先安排他们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阿希首先让他们看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一条直线段,之后再看第二张卡片,卡片上有三条不同长度的直线段,其中有一条很明显和第一张卡片上的线段长度相同,而这群人被要求轮流回答第二张卡片上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和第一张卡片的长度相等。这个答案本来是很明显的,但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70%的试验对象无视自己本来的正确判断,而站在了小组中其他人的一边,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有些人情愿追随群体的意见,即使这种意见与他们从自身感觉得来的信息相互抵触。
所以,现在的游戏设计越来越注重游戏的社交属性,游戏运营商一直鼓励游戏者进行“团队活动”。只要你的伙伴们一直在玩那款游戏,你就有可能坚持玩下去,哪怕你开始觉得无聊。
团队的力量、环境的影响,如何运用到学习中?
我们可以自己组建或加入靠谱的学习社群/专业社群。一旦选择好社群,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社群中,遵守社群规则,坚持打卡,完成定期任务。这些有点仪式感的动作,能够帮助你认同社群,迅速进入社群里的角色,慢慢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当你觉得学习疲惫,或者迷茫,想放弃时,社群的力量能持续将你往前推。就像北京早晚高峰的地铁换乘通道,你想停都停不下来,只能随着人潮往前涌。
若你有幸,在社群中有一个能常常督促你的基友,那前进的力量将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