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是躯壳,你就是我的灵魂,这个躯壳是长江、黄河,这个灵魂就是文化。长江、黄河生生不息,文化也不断成长。但有一天,灵魂想离开躯壳,展翼起飞,可咋办?
昨天,喜欢旅行的绿萝,又出发了。年后的第一站,她与同伴选择了滇池。如果我在微信中说,红嘴鸥,眼下是属于滇池的,但它只是滇池身上美丽的饰品,附加其上的。你想,她会这样回复我?也许她会说,虽然它与滇池水文化无半点关系,但能让我,游人增加快乐,能让这个蔚蓝的天,金色的湖岸,多点体己的东西,这有什么不好呢?也许她还会说,红嘴鸥是滇池的精灵,是滇池有形的灵魂,如此象征,这样比喻,有什么不好的呀?
中午,我会与同事,经常踏步于梅溪两岸,梅溪是兰江最大的支流。也许年龄长了,心也小了,眼底也浅了,当每次就要离开,回望它美丽的背影时,总会内心有一点酸苦,眼中有一点潮湿。是因为建梯级电站而把溪流拦腰截断,溪流间或成一个个平静的湖,像极了一块块奶油制成的蛋糕,师傅十分小心,决不能在糕点上留下任何一点油污,甚至哪怕一丁点的泡沫,但最终还是脱离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是为溪岸边那终日不语的毛竹,折弯自己的头颈,探看自己苗条的身影,最后全身倾覆,拜倒在溪流的石榴裙下,做作一会,风流一会,就要全身心去赴死?它有一颗与人一样的爱美之心,有什么不对吗?可专家说,水利设施属于水文化,那一丛毛竹不是。
曾记得电影中的祝英台,从杭州回家的路上,有梁山伯相送,出现过庙宇,也出现过水井,那庙宇中的菩萨,那水井中的水,还被咱粉衣彩旦当作自己姻缘的见证人,却终归有些不灵验,成了一场美丽的泡影。难道水文化,真的是那么不靠边,我所想的,与最终的结果,真的大相径庭。
什么是文明?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海曰明。什么是文化?经天纬地之道曰文,万事万物演绎变化之道曰化。那么,什么又是水文化呢?是人对水的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还是水自身应有的功能、能量,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管物质的贡献,还是精神的调养。
专家说,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而水利正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近现代工业发展中,水利依旧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这是水的超大功能,与产业有关联,因为人的功利性而得出的结论。
至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依偎着一条主河流。所以,一条河流孕育一方文化,一个流域的水资源环境决定或影响着一个流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了让中国西部的土地不再干裂,为了让至今还暗流涌动的民族纷争有一日平息,水利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让南来北往的水,滔滔不断的水,浇灌干涸的沙漠,供应居住在高原上、沙漠边上的少数民族,想必还会有更多的人口在这里集聚、更多的旅游产业在这里发展。也许,终有一天,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可以抚平西部民族之间的裂痕,而水也许能在其中发挥它应有的最大的功能。
水利移民正是源于以水养人、以人养水的宗旨而进行的一种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行动。我们工作所在的兰溪,生活所在的兰城又何尝不是?兰城是一个移民城市,它注定与水结亲缘。兰江逶迤而过,高山为之低头,大地为之欢呼,城乡居民在这里日夜耕读、生养不息。
我来自农村,像许多乡下人一样,原先对兰城市民的优越感嗤之以鼻。但当自己也成为一个兰城居民的时候,我才懂得这种优越感,最终是出自这一方肥沃的土地,而这一方土地,是由一条叫兰江名字的江水,日积月累地冲击而成的,兰江,它出自金衢盆地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向东北部蜿蜒流淌。而且,兰溪居民喜欢与人打交道,开展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性格也十分地温和,甚至是柔和,经常与水打交道,柔性十足的呀。
通过先民和现代居民艰苦创业和勤勉工作,兰溪也终于有了一条可与运河相媲美的水文化观光带。游埠古镇,赤溪杨塘夏荷、兰江中洲渔火,女埠小河道和云山、香溪因古河道西迁而形成的千塘景观。
兰江与滇池一样,与黄河、长江一样,是水文化的载体,也许究其本身,首先是一种物化的文化现象。我们关注兰江,关注航运,就是了解兰江流域各市县的社会政治关系,了解东西南北的经济交流、人口数量结构改变及民间风俗、社会风气的变化。我期望通过兰江水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在促进和推动兰江流域产业发展方面,能有一个更宽更广和更深的角度。有此就够,别无其他。
陈水河整理,写于2017年7月10日早上,修改于 2018年2月23日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