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细林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很荣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同课异构”的教学教研活动。目睹了全省、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风采,受益匪浅。他们治学的严谨、课堂讲课的精彩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南师大附中的刘莉老师,深圳的梁宏老师,西安的李树全老师,讲的内容都是《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属于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一部分。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讲清从1840年到1919年间中国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实非易事。而三位老师紧扣课程标准,合理取舍,精彩绝伦,实在大开眼界。
细想之下,三位老师之所以能在40分钟之下,能把这半个多世纪的主流思想的发展讲得如此清晰明白,没有多余之话,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是花费了很多功夫的。他们一定是精心设计教学,反复推敲与琢磨才有如此的结晶。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次华附之行,我深深被三位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执教精神所折服。我想,之所以他们有如此精彩的教学,是与他们用“心”做教育相关的,他们心系教育,心系课堂,心系学生。没有他们的用心做教育,就不会有如此的教学效果。他们的“心”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史料。历史教学应该是展现给学生一个鲜活的历史,一个动感的历史。而如何让学生体会已经过去的史实是鲜活、动感,在历史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史料教学,运用大量的相关史料,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来把握历史当时的情况。运用史料教学,比较符合建构主义原理,积极为学生建构情境,把鲜活的历史展现给学生。可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史料,怎么寻找这些史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阅读较多的历史文献,对相关历史文献做一定的甄别,使几十分钟的教学达到较高的效率。而这三位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史料很丰富,而且与课标紧扣,既能给学生知识,又能在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严谨性,实在难得。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甄别、努力,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史料。
2、课堂把握合理。对这节内容,在观摩、欣赏之前,我是为这节课的三位老师担心的。如何在40分钟之内,把这半个多世纪的思想阐说清楚呢,既有林、魏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又有维新变法,要把这三个思想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本非易事,而又要在短短的40分钟去完成,则难度大大增加。而三位老师在精心打造下,游刃有余,不紧不慢,恰到好处,不能不让我折服。我想,这不仅仅在于这是一次公开课,它的意义在于,原来我们的历史课是可以这样来上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很多老师总在抱怨课程内容太多,课堂时间不够。而这三位老师的课就给了找各种理由的老师有力一击:课不是因为内容多上不完,而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心”去对待教育教学,没有真正的体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3、上下内容衔接自然。不管是华附的刘莉老师,还是深圳的梁宏老师,以及西安的李树全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程内容上下衔接自然。从课程的导入,能总领世界大环境,到每个思潮的出现总能分析背景、影响,不留痕迹,循循善诱,水到渠成。比如刘莉老师,以“花”字串联本课,雾里看花——移花接木——柳暗花明来概括本课,相当到位。这种上下内容的衔接自然,是需要较强的基本功的,需要对教材能更好的把握,能把握教学的进度。
4、高互动、高立意、高思辨。这三节公开课,不是所谓了闹哄哄,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思,对学生予以启迪,正如很多专家说的那样,“要让学生摘桃子”,既要让学生不易摘桃子,又要让学生跳一跳又能摘到桃子。闹哄哄的课堂不是真正的互动课堂,表面互动,实质是在浪费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很好玩,很开心,仔细想一想,这节课学了什么呢?除了好玩之外,啥都没有。这三节课,立意高,既强调学生的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又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意学生情感意识的升华。如李老师在讲到中国的第一辆火车是马拉火车这一奇怪现象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在当时顽固势力强大,改革步履维艰,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当时条件下,虽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他们敢为天下先,也是难能可贵的。像这样的例子在这三节课中,比比皆是。他们分析材料,寓理于教学当中,如清泉,水到渠成。
通过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学习,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这门艺术需要用心来培养。不同的教学折射出不同的心态。虽然,我们也总是在谈教育,也在讲高效课堂,可真正的高效课堂又有多少呢。这三节课,虽然只是三节课,却像甘泉,沁人心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身作则,以一颗真正的教育之心投入教学之中。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节课。以“高互动、高立意、高思辨”的课堂严格要求自己。
1、尽力避免课堂上“一讲到底”。我自知自己在教学中缺陷,受传统教育手段的影响,本学科的特点,我喜欢一个人讲,有的时候真的讲得神采飞扬,用贬义词叫做吐沫横飞。我也感觉有些同学在我的“熏陶”下昏昏然。
2、充分备好课。要上好课,前提是要备好课,如果没有备好课,光靠临场发挥,就算自己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备好课,就是在把握好课标的前提下,分析学生,尽可能的考虑课堂的未知因素,为上好课做好准备。通过三位老师的教学,我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
3、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在教育上,我不敢奢望做个教育家,我真真实实的只想做个不误人子弟的教书匠,使学生在我的教育下,能学会做人,能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我必须对得起我的教学生涯的选择。
我想,“同课异构”的三位教师之所以能讲授出如此精彩的课,是在用心做教育的结果,他们把教育当做了自己的追求,才会有如此的课堂。
用心做教育,作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是义不容辞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