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说内经】古人最了不起的智慧之一,是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善于由天地对应人身,由自然万象联系到身心规律,产生了许多奇伟而深邃的道理!
天有运行不息的二十八星宿,地有奔腾不息的江河,人体有十二条运行气血的经脉。
如果自然界的气候温和,江河的水流就安静流畅;如果天寒地冻,江河则凝固不流;如果天气酷热,江河之水就沸腾外溢;如果突然发生风暴,那么江河将会波涛汹涌。
同样的道理,病邪侵犯到人体经脉之年,也会使经脉中的气血发生变动。
如果是寒邪,就会使气血的运行凝涩不通;如果是暑热之邪,就会使气血沸腾运行加速;如果是风邪侵入到经脉当中,也就像江河遇到暴风一样,经脉中气血的流动也会出现波浪涌起的现象。
所以老夏说,现代人理解和学习中医的第一个门槛,其实不是知识的多少,恰恰是观察思考自然的习惯,是由自然万物之相推而及人的习惯,是对四时变迁运化的敏感。
如果具备了这一点,则许多看似高深玄妙的古中医理论极容易唤起共契,继而心领神会。加上古人长于形象思维,再高度抽象的结论总会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来使之形象起来。
所以,一如《内经》者,虽时代久远,亦不过如听姥爷说故事!
横亘在现代人理解学习中医之路上的第二个门槛,是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的所谓“科学”认知。
当我们一旦知道了月亮上没有嫦娥,再读牛郎织女的鹊桥会情不自禁就要哑然失笑,从此八月十五中秋节自然会不再去祭月拜月,给家里小朋友也再也讲不出吴刚玉兔的故事只能埋头吃月饼。
科学知识,宏观好比望远镜,帮助我们看到太阳系银河系之外甚至更远的许多“真相”;微观上好比显微镜,让我们看到目力难穷的微观新世界。本质上讲,这都是人类眼睛的延长,是我们伟大的进步。
但我们也发现,科学的认知与科学的手足是并不成正比的。我们的认知早已经超越了星空,我们的手足也早超越了地球,但唯独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知之甚少,我们尽管存活的平均寿命好像越来越长,但对生命的掌控力还是无比弱小。
一般常识告诉我们,科学的真相,是会帮助我们接近真理的。所以应该物种起源论的诞生,就是上帝造人学说的终结,科学应该是有神论与宗教的终结者,因为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上帝没有鬼神。但我们恰恰看到,许多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某一宗教的信徒。基于高度科学认知的欧美社会,我们甚至看到宗教信仰同样无比深厚,能简单的归结为愚昧吗?
但国内情况似乎不同,别的领域不说,单就攻击中医的人群来看,都是一群所谓追求真理奉行“科学”的人,他们攻击中医使用的武器,恰恰也是古中医理论中一些当时代认知的某些局限,譬如有人嘲笑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他们抓住这点来嘲笑中医人都是“用心”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用脑子来思考问题的人。
有了这种现代人居高临下的心理,自然就无法再去深入读中医关于“主神明”的“神明”是和焦虑、思虑、精神、情志有关了,自然也不会再愿意了解中医关于心“主血脉”的认知了。
还有一点,现代“科学”思维是强调细胞、体液(含血液)、器脏构造等等,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部分,似乎都可以量化可以有指标;中医中却常常比较抽象地讲究阴阳平衡,讲看不见的气,这个无法用具体参数去科学量化,有些甚至根本看不见摸不着,这成了学习者只可意会依赖体验的又一个门槛。
所以,攻击中医者也看中了这一点,常常站在一些自认为的高处大声嚷嚷:你有本事把数据拿出来看啊,你有本事把你身体里的阴阳割开看看啊,把你说的“气”收集在瓶子里给看看啊!别在这里装神弄鬼!
在支撑医的药学中,中医也是截然不同的,它不讲“科学”的理化成分。
中医讲“道地药材”都是基于几千年使用经验,一直没有建立一个具体权威的理化指标,近几十年才做了一些学习西医的努力。
与“科学”思维不同,中医是讲中药的“性”和“味”的。
它将不同的药物按照温、热、寒、凉、平分为五性(其中平是后来引入的),又根据“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身体的五脏六腑。
基于“科学”思维讲理化成分的西方医学,更有利于做成标准化可快速复制、快速推广普及的模式,于是它迅速占领并引领了全球“市场”,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拥有话语权的“标准”。甚至,连中医都认识到需要向西医学习科学技术以及理化成分了,于是产生了许多标准指标,有了创造性的“中西医结合”,甚至还推出了许多基于科学提取技术的中西医结合药物,甚至有了中药注射制剂……
丢弃了中医基础“性”“味”理论和能量制衡原理的药物创新很快出现了若干问题,接二连三的中药注射液包括中西医结合内服药发生了医疗事故甚至出现人命,加上急功近利背景下的一些庸医大行其道,中医的废存终于在前两年被提上公开讨论!
呜呼!倘若黄帝有灵,岐伯有知,仲景、思邈及时珍在望,不知当做何感想?
几千年中华医学,九州药草,万物生灵,不知当做何感想?
老夏在此不论中医与科学的优劣,但显然当下的科学还远远不足以认识生命的复杂性与动态平衡性,而中医恰恰是有几千年临床经验的!
了解和学习中医,摆在现代人眼前的两大门槛,恰恰是认识天地自然(由自然及人)的习惯、是超越科学认知束缚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我们一方面是要试着让自己退回到古代去,像古人一样去观察天地和思考自然;一方面,我们要放下自己“科学”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接受古老的生命哲学听它慢慢浸润身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你反对中医,等有一天你贯通了中医中药学,你才真正具有了批判它的能力!
如果你支持中医,那当然更应该有深入一些的了解和学习中医,才能得其精髓,古为今用,学古而不止于泥古,助益生命之花!
——新疆·老夏手工社 自然书院 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