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时间到底是多长?
中华文明到底是多少年?普遍的说法是五千年,这也是为国人所公认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无论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还是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都始自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代。前面就没有确切的史料文字记载了。由此,一些西方学者和国内的疑古派曾一度怀疑夏商是否真实存在,宣称中国的文明历史只有3000年。
这个观点我们说肯定是错的。为啥?很简单。任何一个文明的形成,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她必然经历了长久的沉淀、积累。而且,越往前追溯,文明的进化会越缓慢,这是常识。
也就是说,一个文明绝不可能就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一下就蹦出来,身体四肢已进化的相当健全高级。而且,越早其进化也就越艰难漫长。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从文献记载来看,公元前841年的周厉王时代,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中华文明要远长于3000年,而且应该以千年为单位往前递推。
因此,毫无疑问,那种认为中华文明3000年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荒谬的,是不值一驳的。
那么,到底是多少年?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文明?第二,文明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什么是文明,或者说文明的定义是什么?《辞海》对文明的解释有好几条,其中一条为“指社会进步,有文化的状态。与野蛮相对。旧时指新的,或新式的。”《新华字典》释义与此相仿。
其他词典,也多是这类笼统的阐释,非常抽象。这作为一个语言名词可以,但作为一个学术或者事物来讲,就不行。会成为橡皮筋,随你怎么拉伸、收缩。
现在看,关于中华文明的时间长度,且不说国外如何,仅国内就出现了很多说法,似乎都言之凿凿各有依据。比如,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提出的3700年说,杨鲁昌、马进、杨冬和董志红《中华七千年——三皇五帝考证兼论古文明起源》提出的7000年说,等等。哪个才是对的,或者说更接近史实,更合理一些?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文明的标准或者标志是什么。
这就像界定一段路的场长度,度量单位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测量文明自然也离不开这么一把尺子,也就是标准。否则就难免各说各话。
那么,文明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也是众说纷纭,但好在大体有个范畴。
这其中,西方学界最典型的就是克拉克洪教授提出的古文明的三条标准:城市、文字、礼仪建筑。这一标准,是他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召开的“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得到了与会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1968年,英国的格林·丹尼尔撰写了一本书,叫作《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丹尼尔曾担任过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在这本书里,他对克拉克洪提出的文明标准作了补充完善和推广普及,因为这本书非常流行,因此,也就把这三条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现已在考古学界得到了很高的认可。
当然,对于国际上现在通行的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这另当别论。
不管标准怎么变,就是个尺度的问题。因着现行的标准,对中华文明的时间界定,就不难有个大概的结论。
2001年,国家正式提出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内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参与,可谓集聚了相当庞大的资源和力量。这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专家团队从2001年至2016年,历时15年、四个阶段,通过对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等几个重要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形成了比较明确可信的结论。
2018年5月2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宣布通过大规模、长时间考古研究,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而且,团队还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②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③中心性城市的出现;④大型建筑的修建。这显然与刚才提到的西方学术界的标准有所不同。
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根据目前的文明标准和考古研究成果,中华文明5000年是毋容置疑的,而且还应该更长。那到底会多长?我们坚信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会不断的拉长,直至接近和达到史实。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