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艾洲民俗随笔之十一 拐粥

                                         拐粥

 

    村中央那口老井的井台子上,立了一张石桌,石桌板面上圆形的凹槽镶进了一副拐粥的石磨。

    三块厚重的石板搭起的石桌,在风雨中屹立,在时光里挺拔,栉风沐雨,记录了先辈们筚路蓝缕的生活,也见证了古老村庄饱含磨砺与坚守的岁月。

    拐粥的石磨牢牢地固定在凹槽里,石磨的石嘴伸出石板外,拐出的浆液从石嘴流出,流进器皿里。

    石板沿着石磨的外圈光滑明亮,泛着乌黑的油光。那是岁月留下的印痕,是拐粥时袖口擦在石板上磨出的痕迹。

    岁月剥蚀不了记忆。瞧,那两块竖立的石板,石匠们锻出的沟槽,一条条,斜向伸展,平行排列,归正如一,既像祖先们简书的文字,也像石匠爷留下的美丽画卷,清新如故,含笑九天。

    老井与石桌粥磨相依相伴,在风里,在雨里,共同走过了春秋冬夏,走过了黑夜白昼,走过了似水年华。承重的、负履的,都在低吟着沉重的歌,与历史一起走过。

    井台子上的青石板被水冲、被人们的脚底板打磨的没有了棱角,而它那一洌甘甜,浸泡了大豆,浸泡了小米,也从粥磨的石嘴里泛出了洁白的浆花,成就了粥的荣华。

    粥与历史一路伴随,与中国人的关系,就像粥本身一样,绵密稠粘,相濡以沫。从史前社会粥是食用,到中古时期粥做药膳,粥的功能将“食用”与“药用”高度融合,把世人对粥的认识带入了一个新境界。南宋诗人陆游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一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小石磨拐粥,拐出的是浆,喝进肚子里的是琼浆玉液,虽然也需熬煮程序,但熬煮的原料不同。黄米粥、粳米粥、红豆粥、莲子粥,那是五谷杂粮熬煮成粥,家乡人称之为“稀饭“。在家乡人传统的理念里,粥,就是磨浆而成。

    晚饭后,把黄豆和小米放入盆里,水泡一夜,第二天端到老井台子旁的石桌上;从老井里打出一筲清水,也放在石桌上。清水把黄豆和小米淘净,把小石磨子也洗刷净,拐粥前的准备工作就算做完了。

    发泡后的黄豆和小米搅拌均匀,放在小石磨的磨眼里,两个人同时攥住石磨一侧L形的木拐,同向发力,一拉一推,小石磨转动起来。黄豆和小米流入磨眼,碾磨出的浆液通过磨嘴流进地面上的盛器里。这中间要不间断地向磨眼注入清水,注入清水的多少,决定了粥或稠或稀的质量,全凭经验的积累。就像禾刀在《一碗粥里的千秋历史》中所说:一碗粥承载的并不是水和米的简单配比问题,其历史来龙去脉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清淡”,或者说,每种粥的发展变迁背后,均有可能蕴藏值得我们努力发掘的诸多历史信息。

    拐粥,转动石磨,靠的是两人一拉一推的力气。虽然是你推我拉,目的却都是促使石磨运动。正如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思想一样,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无论是在自然、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正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拐粥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村里一年轻媳妇在小盆里泡好黄豆和小米后,因为婆婆照看小孩不周,发生了争吵,赌气不理婆婆。第二天,黄豆和小米发泡了,粥还是要去拐的;到了半晌懒洋洋地起了床,走出屋门,婆婆早已端着泡好黄豆和小米的盆在门口等候,也不知已等了多久。

    两人去拐粥,面对面站立,婆婆及早地把手放在了木拐的下方;放在上方省力,这是杠杆原理,婆婆懂。为了给媳妇的手留出足够活动的空间,婆婆那只布满裂口的沧桑的手紧紧地挨着木拐的横撑,无论是拉还是推,婆婆都使尽了全身的力气。

    推与拉只是直向发力,而两人配合的技巧是当木拐转到自己胸前时,那一深呼吸慢发力的斡旋之力。吸腹,弓腰,充分运用肘力协助,对方才能顺利地把木拐拉过去,“胳膊肘不能朝外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婆婆的每一次斡旋,儿媳妇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的体贴与关爱。那是血脉相连写出的一个爱字,心手相牵唱出的一曲情缘,是婆媳齐心协力共同磨出的粥甜美的味道。

    磨粥何以叫“拐粥”?一个“拐”字,在这里当作何解释?拐,原是指人走路时帮助支持身体的棍,是民间老人走向自由的拐杖。

    拐粥恰恰如此,人们向往粥的清香,而要想吃到粥,就要两人相互帮助,凝心聚力才能完成。文坛巨匠巴金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一个人都得着春天,每一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互助是一种美德。撇捺相依变成人,两人并肩便是从,从善如流。

    记不清村中老井旁磨粥的小石磨是什么时候无影无踪的?那三块厚重的大石板连同老井井台上的石板都已消失殆尽,大铁锅里的勺子再也推不出浆液变成凝脂一般的粥了。“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石磨不在了,哪还有粥呢。

    如今,石磨拐粥的饮食文化已经消失了,想喝上一碗正宗的黄豆小米磨出来的粥几乎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机器磨出的黄豆小米粥偶尔也能碰到,但一根油条戳到碗里,再也带不出小石磨里的那份粘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