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部台湾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印象深刻,一部非常好的片子。《汪洋中的一条船》是根据郑丰喜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小说原名为《汪洋中的破船》,该书受到蒋经国先生的赞誉,建议将书名改为《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出生在贫苦人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先天双腿残疾,刚出生时差点被扔掉,幸有爷爷呵护才得以生存。郑丰喜经历了种种苦难,最终考上了台湾中兴大学,这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在世界排名中仅次于清华,与交大相当。毕业后回家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深得乡亲和学生爱戴。因罹患肝癌于1975去世,享年仅32岁。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故事,双腿残疾却学业有成,以己之力报效社会,这让很多肢体正常的人汗颜的。这样的故事应该有很多,比如在八十年代初,共青团中央号召学习张海迪,张海迪在五岁时因病高位截瘫,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但她不愿被命运扼住咽喉,努力学习而有所成就,《轮椅上的梦》激励了无数的人。张海迪当然是有影响的人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也能够见到这样的残疾人,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某种技能而养活自己,不成为别人负担。我认识一个修鞋匠,每天开着他的残疾人用的三轮车,到街头给人修鞋,手艺精湛,为人和气。他靠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令人尊敬。
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票房极高,口碑极好,激励了无数人。该片男主角郑丰喜由秦汉饰演,女主角吴继钊则是由林凤娇饰演。影片中郑丰喜与吴继钊的爱情故事,校园青春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时代看这部电影,庆幸自己没有遭受郑丰喜那样的苦难,懊恼没有郑丰喜的毅力与恒心,也憧憬着未来能够读大学,能够遇到如吴断钊那样美丽的女生。青春在不经意间溜走,都还没有好好地品味。人到中年,恍惚中觉得自己就是在汪洋中行驶的一条船。
看沙丁鱼洄游记录片,场面相当壮观。鱼群在洄游途中会遭遇各种攻击,海豚、鲨鱼以及鲣鸟等皆以沙丁鱼为食物。在电视机前观看,我们不会关心具体某一条鱼的是不是能逃过一劫,只会被宏大的围猎场面所吸引,偶尔感慨一下弱肉强食。每一条沙丁鱼都是生命,每一条沙丁鱼都有自己父母、兄弟、姐妹,每一条参与洄游的鱼都有它自己的目标。隔着这块屏幕,我们无法感知鱼的喜怒哀乐,无法体会每一条鱼的艰辛与执著。不为某一条鱼顺利洄游到目的而欣喜若狂,也不为某一条鱼葬身海豚之口而悲伤不已。隔着这块屏幕,我们就成了上帝,看到发生的一切但改变不了一切。
苍天之下,我们都是这茫茫人海上的一叶扁舟,细微如芥豆,渺小若尘埃。从来到人世的那一刻,就已经在这大海上开始航行了。有父母这样的大船呵护,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治病疗伤,这只小船也在渐渐长大;有老师这样的大船呵护,指导我们如何在大海上航行,必须遵守哪些规则,必须学会哪些航海经验;有同学、朋友这样与我们一起航行的船相互激励、相互切磋,有了在无知领域内航行的信心;当我们这艘船到了一定的航道,就得和另一艘结伴而行,直至沉没于大海之中。
与很多船相比,我这条船是幸运的。有些船开始就是破的,象郑丰喜,象张海迪;有些船刚入水就夭折了;有些船进入大海中之始,就没有大船的呵护;有些船会突遭横祸,或者沉没于海底,或者带着伤残踽踽独行;等等。
鲑鱼或者沙丁鱼在洄游到目的地后,完成它们自己的使命就会死去,这是它们的宿命。我们这些在人海中航行的船也一样,终有一天会沉入海底,悄无声息。在沉入海底前,最好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否则就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小心翼翼地行驶好这条船,尽可能在完成使命前沉没。
人到中年,自己在哪个航道上已经不重要了。将需要自己呵护的那艘小船推到其该有的航道很重要;关心与维护呵护自己的那条老船,尽力延长其航程也很重要。
住所左前方的交通信号灯坏了,前两天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在阳台看到这两起事故,心有不安,不知人有没有受伤?今天上午打了110,反映交通信号灯故障的问题。不一会就看到有人来修理,很快信号灯恢复正常,车流有序,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