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
在公司的聚会上,总有那么一类人能够和任何人侃侃而谈,一见面就好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同样也有这么一类人,在聚会上独自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低着头吃着自己眼前的菜。
不知道你是否属于这两种情况当中的哪一种,但我还是挺羡慕那种到哪里都能跟别人侃侃而谈的人。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的群体中,交流沟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初入陌生环境,我们总想跟周围的人说点什么,来表达我们的善意,但是又无从张口,这个时候闲聊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只差了一次“没话找话”。
《“没话找话”指南》这本书,从“你到底要说什么?”到“你怎么这么会聊天!”手把手的帮助我们从不敢张口到跟任何人都能聊上两句。
《“没话找话”指南》的作者克萝尔.弗来明是美国西北大学的语言沟通障碍学博士,语言病理学家与畅销书作家,后来逐渐转型成为了一名沟通培训师。本书给出的建议对于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为什么需要闲聊、我们在说话中要注意什么、如何治愈“我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闲聊
可能你也在小区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三三两两的大爷大娘围坐在一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漫无目地聊着,这个大爷聊聊自己家的孙子,那个大娘聊聊自己家的儿子,你从旁边路过可能会觉得大爷大娘们在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这种看起来毫无目的闲聊,对于熟悉的人,闲聊是分享感受,观点。对于陌生人来说,闲聊意味着自我介绍、交换个人信息和兴趣爱好,以及寻找共同话题。它可以将“他们”变成“我们”,从而更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好比汽车高速的匝道,只有通过匝道才能进去高速主路。只有通过闲聊,我们才能将陌生人变成朋友。
生活在不同圈层的人们天生喜欢把“他们”和“我们”区分开,如果你也想将人们聚拢在一起、增进理解与信任、建立或保持友谊、避免冲突、了解不同观点。那么,闲聊是你不可能缺少的一剂良方。
我们在说话中要注意什么
当我们需要向别人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语言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想要了解我们就必须面对面的交流,当我们交流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全部精力可能都会集中在语言的表达上,我们音调、音高、音色的不同表达,也意味着我们所表达的意思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通讯工具上用文字表达总是词不达意的原因。
回想一下,每次我们在饭店大厅吃饭的场景:嘈杂的环境,使我们的闲聊显得极为困难。很多人都为了使对方能听清自己说的什么,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音量。所以导致大厅越来越嘈杂。
《没话找话指南》中给出了我们两点建议:
1.女性的声音因为生理原因在嘈杂的环境中会显得更有穿透力,而男性的声音因为声调低时常会被淹没。当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需要发出紧急信息的时候,例如孩子走丢了、有人对你进行骚扰等,我们都可以使用类似于女性的声音。
2.高低起伏的声音和平板单调的声音你会更喜欢哪一个?显而易见声音就好像我们的第二张脸,大家都都会喜欢性格开朗的。同样声音也是一样,高低起伏的声音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力。
语言承载着信息,声音则承载着我们本人,其实归根结底我们闲聊的主要原因,大概率就是通过声音进行自我展示。所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闲聊,我们适当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声音,来让更多人听到我们说什么。
如何治愈“我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上面两个部分,让我们知道了闲聊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当我们迫切的想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时候该怎么办?别急,在《没话找话指南》中作者给出了“ARE”原则。
“ARE”原则:
1.锚定身边的事物,引出中心话题
2.表达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个人看法
3.鼓励对方发声,根据话题提出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下楼扔垃圾的时候,正好看到邻居出门你就可以这样说:
你:今天天气不错啊!您干什么去?
邻居:是啊,今天天气还挺不错的,我准备溜达溜达去趟菜市场。
你:是咱们前边那个xx市场吧,您去买点什么?
邻居:我去买点水果啥的,正好今天小孙子要来。
你:我也好久没看到您小孙子了,现在多大了?
……
这就是最简单的“ARE”原则的运用,当我们想跟别人闲聊的时候,我们提出得一定不要是单一的是与不是的简单回答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一定要是开放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给别人发挥的机会,另外我们还要找出对方话语的重点,例如他喜欢的事物,他喜欢的人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闲聊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交流沟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能够将陌生人变成朋友,能够将“他们”变成“我们”,闲聊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从不知道如何开口到一张嘴就停不下来你只差了一本《“没话找话”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