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闻里经常看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汪国真,一个是尼泊尔。两者其实没有实际上的关系,两者在一周前于我个人的印象也都只是模糊零星的。人们感叹着一代诗人的离世,在他生前没有点过赞;人们惋惜着世界遗产的损毁,在它完好时没有留过影。
说句惭愧点的话,我也不免俗地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世间美好的东西,有许多时候只在消失后才被珍惜。记忆总被遗憾的情绪浸泡后,才显得娇贵起来,然后升华成一种纪念。大多数情况下,社会舆论很好地起到了催化和放大的作用。
汪国真走了,他的诗文选成了搜索热点。报道中写到他有过昙花一现的时候,之后归于沉寂的时候仍然在坚持。想来文人墨客大多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若是要放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定位,那一时的辉煌也只是水波不兴的湖面上泛起的涟漪。
曾看到汪国真在被访时说道,“如果把爱好搞得很功利,就想赚钱出名,达不到目的就会很痛苦,但只是爱好,就谈不上失落。”热爱文艺的人是容易知足的,他把爱好和事业合二为一,成不了名是收获了乐趣,成得了名就是中到了六合彩。而有些人说画家往往死后才出名,只有用生命的成本才换来舆论的高度。我认为,那是一种不敬和无知的说法。
相信社会上还有不少“汪国真”的存在,他们深耕于某个特定领域,他们低调地干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愿被舆论纷扰。我先生有一位深居在连云港的恩师,他便是这样的一个人。默默奉献在书法艺术和教育的领域,他的功力很深。当地人敬佩他,而他拒绝媒体,而活在自我追求的境界里。对于这类人,我们能做的是不质疑、不遗忘、不过分曝光。
尼泊尔地震了,关于它的标志性建筑物介绍,充斥在我的许多旅游订阅号里。风景越美的地方,可能越是容易发生天灾。我地理学得不好,但还是知道地壳运动后形成了山脉湖泊,这个紧挨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国家应该也是身处在美丽而危险的地块中。天妒红颜的同时,也会偶尔折腾一下曾经塑造出的美景,但天还是公平的。
之前,有个朋友说作为驴友的终极目标是尼泊尔的大环线,一路徒步的景色会非常惊艳。我也有听青旅的朋友推广这条出境线路,那里有壮美的雪山冰川,有帅哥陪练滑翔伞,有朝着路人淳朴微笑的孩子们。这些都让人对这个国度心生向往,而灾难的降临让很多人在计划中搁置了它,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它。
每每看到哪个地方上了真人秀节目,哪个国家快要免签了,真正爱旅游的人反而没有一丝欢喜。他们会趁游客尚未太多、商业模式尚未健全的时候,去感受当地最原生态的一面,美女需要素颜,风景也是如此,那才更有味道!
网络上有一句话叫“深藏功与名”,这就是一份不被打扰的美好,而它的爆发点在于即将燃尽美好的那一刻。当然,也有些人、有些物,在美好的时候做到了厚积薄发,映入我们眼帘。他们是幸运的,也希望有更多这样现象的存在。最后,愿以此文为逝去的人默哀,为失去的景与物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