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是个普通的女孩子,至少在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她有任何不同。三年级的时候接了她所在的这个班,很快就发现,她貌似不是那么相同。
小玉开始的时候作业是写,写得也很整齐。但是题是不做的。她绘画天赋很好,从送我的画里就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告诉我说,她什么都不会。同事们告诉我说,她的成绩无药可救。
我自然是不把自己当救世主的,别人都这样说,我就静静观察一下。起初,我以为是小玉学习态度的问题。上课只是瞪着眼睛看黑板了,其实一点儿都没往心里记。后来发现貌似是因为她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她努力的想好好学,但是她无法集中注意力。
可能是换了新老师新鲜了几天,大概一两个月后,她便什么作业都不写了。她爱画画,画画天赋也很好。上课的时候就只是傻坐着和画画。
说她傻吧,不像是。课下的时候是个挺精灵的小姑娘。她妈妈在村子里开着一家小店,有段时间卖爆米花。她会把爆米花带到学校给同学们尝,然后放学后带同学们去买。还画了彩绘的板子上写“爆米花,一元”,甚至还问过我“老师,你要不要买爆米花,一块钱,可好吃了你尝尝”,做生意挺有头脑的。用了最先进的体验型消费。
那么这个孩子,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刚好和她妈妈一趟车进城,她妈妈絮絮叨叨跟我说了一路,我才理出原委。完全是“过渡期”毁掉了这个很有绘画天赋的孩子。
背景
小玉两三岁的时候跟着她妈妈进城做生意,租的房子楼下是个私人幼儿园。小玉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她就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了。学了很多速记的拼音和字,背了一些古诗,说普通话,和城里的孩子愉快的玩耍。那个时候,老师同学都夸小玉是个聪明的孩子。
小玉七八岁的时候,该读小学了。她妈妈就带她回到村子里,在村子里开了家小店,让小玉读了村里的小学。她的妈妈,所有人,都没有警惕这一“过渡期”对孩子的伤害。
来自同学的排斥
同龄人之间本来是最容易交流的,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小玉只会说普通话。在几年之前,村里的小学普通话还不流通的时候,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孩子自然是会受到排挤的。同学们会问她,甚至问她妈妈,“为什么你家小玉说话是那个样子的?和我们不一样。”孩子们不懂得太多,不同的就自然而然的会受到排挤,这很容易理解。
小玉那个时候小,家长没当回事儿,那么小的孩子不懂得寻求帮助,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就压在心里,以至于后来不敢说话。直到两三年后学会说家乡话。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告诉孩子,说普通话是正常的,电视上的人,外面的人都说普通话。普通话甚至是比家乡话更高级一点儿的语言,你完全不必自卑。
没有任何人察觉到孩子需要这样的开导,来自同学的排斥和嘲笑对她造成了伤害。这种伤害可能她自己都不太知道。
老师造成的学习困难
在几年前,村子里的普通话教学推广的并不是那么好。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便还是用一半的普通话教学。这对其他孩子来说没什么影响,但是对小玉来说就很致命了。她听不懂,从最初的课程开始,她就完全听不懂。与她而言,老师讲课用的是一门外语。这样,成绩能好才怪。这还不是最大的伤害,最重要的是,她渐渐失去认真听课的能力。课堂渐渐的和她没有关系了,反正她都是听不懂的。
来自家庭方面的忽视
父母应该是离孩子最近的。在孩子的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第一时间察觉,而不是两三年后才后知后觉,“噢,当初可能是因为她只会讲普通话的缘故”,这个时候就已经晚了好嘛!
小玉的妈妈忙于她的生意,爸爸想当然的是和所有村里的爸爸一样只负责挣钱。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女儿正在经历着什么。只有她一个人,背着书包,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里的人们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和开导,导致一切孩子只能被迫接受,然后转换成现在的后果。
所学知识断层造成的伤害
一路上,她妈妈一直很疑惑,明明在幼儿园的时候,背会的一些古诗,学过的拼音和字,怎么现在又不会了?学会的东西还能忘记?
学生有时候也跟我说“老师,小玉学前班的时候可聪明了,会背很多古诗。”
学前时候学过的东西都是机械记忆,孩子并不懂古诗的涵义,不过是硬记住了。拼音,字,古诗这些东西,不加强,没有用,自然就忘记了。说来也是挺可惜的。
小玉的事情算是忽视“过渡期”造成伤害的典型案例。如今上课更是和小玉没有任何关系。她就坐在第一排,呆呆的坐着,眼神呆滞,偶尔打瞌睡,连画都不画了。也非常容易理解,讲的课都听不懂,一天那么多课,多无聊。
我走过去说看书,她就很无辜的望着我,慢条斯理的说:“老师,看哪本书……”无语得我不行不行的。会在刚刚强调完之后问我,“老师,明天几点家长会……”我会耐着性子再告诉她一遍,“明天下午四点,记性了吗?”然后转向全班问:“我是不是很有耐心,快夸我!”确实是不能驾驭这样的负能量。
如今,这个孩子也只能从最基础的补一下,争取能提升信心。
总之,不要忽略过渡期,尤其是转学,这样的环境改变对孩子的影响。家长不要总是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等你发现的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育儿观念该更新了。
慕枫
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