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时候觉得大人们对于有些事情的做法真的是很“虚伪”,比如:拜年长辈给压岁钱的时候,双方一定会拉扯半天,后来被妈妈没收的时候知道这是要还给别人的……那时候的我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会这样。
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随着现在自己慢慢长大,遇到的事情多了,才理解这并不是逢场做戏,社会就这样,简单的说,这是成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如果你想玩的好,就要遵守。
今天和我妈一起看电视,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刻,大意就是小夫妻两个人闹矛盾了,双方都不愿意退步,可是戏剧性的是有一个朋友结婚了需要双方出席,可是女生耍小性子不愿意去,最后的结果还是男生自己去了。
这个小小的细节,却让我反思了很久。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女生,在家里可能更多的被宠着、惯着多一些……如果说只是在家里那也没什么,反正爸妈是不会和我们计较的,但是如果我们毕业了,走上社会以后呢?还是像这样只是简单的做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吗?我认为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蔡康永曾经说过:“那些有公主病的人,大都不是公主,只是有病”。有的人会说这就是真实的我,我这叫不做作,但是我只是想说你这样会让别人觉得很尴尬,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很多时候不得不需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比如刚才的那个电视剧的例子,女生可能只是想让男生像以前谈恋爱的时候一样去哄哄她,可惜事实上男生并没有这样做,后面的剧情我没有继续看了,但是如果那个女主在我面前,我可能会委婉的问她,在外面你不给男生面子,你怎么能指望他还会心情很愉快的和你交流呢?我并不是想说明这个女生做的都是错的,我相信她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赞同。换做是我,就算我当时再怎么不开心,我也会高高兴兴的去和他一起参加朋友的婚礼,毕竟那是别人一生中重要的时刻,至于我们之间的小矛盾,回来以后再好好沟通也没什么,撒个娇,卖个萌,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种“小亏”偶尔吃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心情需要分场合,有些时候可以任性。比如,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如果你在交新朋友的过程中,人家并不理解你的所做所为,没关系,这只能说明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嘛,你不需要和所有的人解释,也没必要全世界都理解你,但前提是你也别亏欠人家什么,这种情况散了就散了,在朋友的选择上,可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但有的时候就不能任性,因为我们不再是小孩子了。这时候需要理性。
前一段时间,《欢乐颂》红的不得了。里面有个女孩叫邱莹莹,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她当着全体同事的面举报了她的上司白主管,你第一反应一定是这货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尽管说不出哪里不对劲,但是我想换做是你,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没错,这份潜意识里的犹豫,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生活有生活的法则。你不能总是以“别太看中别人的看法”为借口,那只能说明我们太懒了,懒于处理,懒得培养与维持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是大智慧。
让我们一起努力不动声色的学做一个大人吧。你会发现:我怎么能这么受欢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