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一个有着“七张面孔”的思想家。
第一次,是在郭冰博士的导读中,知道了“智力发展的周期性称之为节奏,教育应该合着这种周期性的节奏,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方式。”
反思当下,我们一味地追求“早期教育”,有的孩子早早就开始学习了,有的甚至能够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很多很多位。试想想,这样做,是否违背了认知规律。怀特海谈到智力的发展,用“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孔子也曾有“过犹不及”的观点,即:再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
今天,跟随严中慧老师,又一次走近怀特海,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他的成长经历,领悟“学者,是点燃火炬的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小时候的怀特海,在渗透着英格兰优良文化的学校,和心怀虔诚关心当地事务,并说话温和的父亲,这些美的教育背景下,耳濡目染。
可见,孩子的成长,源于身边人的言行举止,更离不开文化氛围,以及充满关爱和自由的环境。正如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所说“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此外,严老师还以她独特的视觉,让我们懂得了:数学中蕴含着哲学的思想。怀特海,作为英国数学家,与罗素合著《数学原理》,同时也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所提出的“对有限者的抽象模型,可以激活善的经验。”
“倘若,数学与善分开了,数学将更加难懂。”这富于哲理的话语,让我们想到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也想到了德莫林斯(数学家)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深度,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可见,跨界学习有多么重要。
云伴读,让我走向怀特海,这个充满神奇的人物,而他的教育理论,哲学思想,历尽岁月沧桑,依然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