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最先听闻到“师座”一词是在看战争片的时候,那时总会有一个慌慌张张的小兵,从炮火连天的室外冲进破落的指挥室,惊恐地叫道“师座!师座!共军来了!”
哈哈哈。
在大陆,人们用“座”一字来描述他人的情况并不多。最近最让人熟悉的例子大抵是“战略忽悠局局长”,“局座召忠”。
张召忠教授因一生致力于国防与教育,故而被网友所熟知,渐渐有了“局座召忠”的名号。他老人家也从善如流,开办了一个微信号,名字便是“局座召忠”。
在台湾,人们还会较为频繁用“座”字。比如“某某公司董座”。他们的“董座”即是我们口中的“董事长”了。
还真是世间事最怕的就是深究,人们为何会用诸如“局座”、“董座”之类的名词代称他人呢?因为“座”是“位置”的意思吧。
身份地位,我们讲“身份”后面常带一个“地位”。地位的“位”,不恰恰是位置,是自己“安座”的地方么?
中华文化里讲究各司其职,讲究的是秩序。这种讲究深入到了人们的血脉之中,所以会有饭局里主位与从位的分别,所以会用“局座”、“董座”之类位置名词代称他人。
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们于此是不太理解的。可能怎样计算,年老的前辈们地位都会高一些。其实这很好理解,就像我上一篇文章里引用的一句网络话语,“曾经的新锐,终究会变成如今的主流”。相对高一些的地位,是对过去付出的回馈。
人与人本质的是平等。对一个人地位的尊崇,是基于他的付出,他所承担的责任。若一个人所付出、所承担的责任配不上他的地位,那大祸终究会临头吧。这也许是古人所说的“德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