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刷之前,仍希望能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以后的时光里,偶然看到,初心犹在。
从电影院出来,到家的这段路,并不算长。已是夜深,穿过灯火通明的街道,穿过来往的人群,穿过时间,仿佛仍在电影院的座位上,从未离开。一幕幕场景反复播放,永远也不算完。
吴岭澜
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所有人都认为吴岭澜应该转文科,可当时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他却没有优秀的实科成绩,相反,他的文科成绩却是骄人。
对于他而言,真实是什么?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喜欢文科的吧。可是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面对自己的喜爱,他怕自己做出错误的选择。
但是,当他进入礼堂,当他看见白发苍苍的泰戈尔,当演讲的每一个字都敲击他的心灵,当他看见台上的每一个人都如此自信,淡定与从容。由衷的羡慕,敬佩便油然而生。同时,他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现实与内心,总是矛盾。许多人败给现实,便永远成为心中不可磨灭的伤痕。真正选择自己内心的人,不为现实的残酷烦恼,不为前途的迷茫徘徊,因为他们心中满溢平和与喜悦,他们的内心没有杂念和疑惑,他们不悔。
沈光耀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这时已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沈光耀是其中的一名学生。
他出身于名门,也同样陷入矛盾。想要报考空军,为国效力的愿望却被亲情的羁绊,家族的期望束缚。特别是他母亲的阻拦,是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可是,他遇到了此时已是清华教授的吴岭澜。他告诉学生们“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同时他也遇到了教官,教官说出了让他一生铭记的话。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空军。在训练时期,他在危险的环境下坚持为穷苦的孩子们空投食物,最后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
他放弃了很多东西,例如亲情和生命。他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坚守本心。在他报考空军时,在他为孩子们空投食物时,在他义无反顾地冲向敌舰是,他的脸上无一例外的洋溢着平和与喜悦。他不负家中的“三代五将”,也不负国。
陈鹏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断你掉得有多深,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陈鹏在当时是清华大学很优秀的一名学生,他本愿为了喜欢的人而放弃去九所工作的机会,却因为一次误解而决定离开。
对于他而言,最大的闪光点便是对爱情的那份诚挚与真实。喜欢的人被扣上“政治帽子”,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甚至重伤毁容,只是因为当时一个并不成熟的举动。只是小错,或许都不算错误,却被无限放大。
随着那块“墓碑”的立起,王敏佳与过去彻底说了再见,从一方面来讲,她已经死了,不是人,是心。陈鹏毅然决然的为她“托底”,对于他而言,敏佳就是真实,需要他用尽一生来守护。“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好好对待以后的人吧。”
张果果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时间已经到了现代,果果的烦恼,是世俗与内心的碰撞。他救助了一对四胞胎,世俗却告诉他,或许就会被缠上,若不尽早放弃,会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在一次重要会议中,领导的命令与自己的不符,却无可奈何的只能支持领导,领导的意愿就是自己的意愿,无从更改。
他迷茫的终结,是父母带着他去上坟几年老战友。这位战友,在生死攸关的时候牺牲自己而保全了果果的父母。他,就是当年陈鹏的朋友。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所以四胞胎面前,他选择了自己。因为这样才是他的本愿,才是他真实的声音。不去考虑是否会带来麻烦,因为在真实面前不必考虑。世俗终究敌不过真情。
以上,就是《无问西东》中的所有人物。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可有一点是一样的:选择真实。他们都迷茫过,徘徊过,质疑过,最终却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反思。
听从我心,无问西东。向这一部优秀的影片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