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两个体验:
1.在樊登读书听了《少有人走的路》,有了一些共鸣。然后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书的实体书仔细的看了一遍,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2.提前看了20多页《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然后在樊登读书上听了一遍,突然觉得他讲的有点肤浅,偶尔还会出现因为他个人的理解的失误。
这里就是听书和看书的区别。
之前跟中信出版社的朋友聊过,他们说1个小时讲一本书,能讲出一本书的30%内容就不错了。
是的,而且讲书人往往喜欢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叙述书本内容,以此来增加内容趣味性。但是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展现的内容就非常有限了。
所以,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还是将听书的软件作为一个索引。
樊登老师每年读50本书,这些都是他精心筛选过的,书籍的质量大概率是不错的。通过听书的方式,了解书籍内容的大概内容,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的选书成本。
一本好的书,还是要用一些没什么创意的“笨办法”去看。首先,现将书籍通读,有什么想法及时记录下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也找人问清楚。其次,每个章节都要用自己的话总结成一句,以后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不用一页页的去翻了;再次对于重要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最后,要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一次大的总结。
得到专栏的一位老师讲到,图省事的事情,其实也付出了一些一些代价,只是我们暂时没有看到。
比如,你以为花1个小时听了一本书,省了好几天时间,只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一下就行。你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失去了那本书70%的内容。你收获的是可能是读一本书的满足感,其实也就是知道了30%的内容而已。
因此,读书这件事坚决不能图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