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主人翁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一个科学家,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叫“时间统计法”的自我管理方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这种自我管理方法让柳比歇夫的工作量及工作成就远超于常人: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涉及到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
柳比歇夫通过每天的时间统计实现了时间记账,如果你记过帐就知道,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无谓的金钱,而时间记账之后,也会发现自己每天浪费的时间也是非常之多,导致以为自己忙忙碌碌了很多时间,但是当你像一个会计一样,开始记账、核算的时候,你发现你做的事情其实是非常之少的。反过来,当你意识到你每天都要记账、要核算的时候,你就会避免这一天的时间混沌化,或者说避免自己陷入到无所事事的忙碌中。
他从二十多岁开始这个统计法,一直到他逝世,一天都没有中断过。打开他的日记本,每打开一页,他干了些什么都清清楚楚。由于他记下的都是他实质性干过的什么,那一天他几乎是能够完全回忆,复盘的。在这种时间统计法的督促下,他要求自己不做无意义的碎片式的、杂乱无章式的事情,他的一天是非常清晰的。
看了他的日记之后,可以体会到一种普通人没有的幸福,那就是回首往事的时候,不是混沌的,白茫茫一片,模糊糊的状态。
这种时间统计法,其实是一种时间的炼金术,从时间里头炼出了金子。
那么这种时间事件记录法具体是怎样来记录的呢?下面是柳比歇夫的记录文字: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
分类昆虫学:鉴 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 二十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消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 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 《沙皇的未婚妻》 。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四十五分。”
柳比歇夫对日常的各种事情做了分类,比如,基本科研、分类昆虫学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最终统计在各项活动上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比如下面的柳比歇夫的统计结果:
基本科研–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组织工作–五小时四十分
合计一 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我不知道你看到他的这些时间记录后是什么感受,我是非常受到震撼的,所以我也开启了我的时间记账,虽然没有他记录得那么的详细,最起码我开始了,也开始体会到从时间里淘金的乐趣。
愿你我都能做时间的淘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