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澄澄
图:unsplash
这不是一篇标题文,原因是面试15家公司并不算是什么大工作量的东西,梳理100家互联网企业更是正常人都能做的简单事。
可是我的一位老师经常说,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极好的。
很多前辈都有求职100家公司的励志故事,但我今生带着些慵懒的气质来到这个世上,注定创造不了这种故事。
但在这15家公司的求职中,我不仅仅是面了试,我去无偿体验了工作岗位,把HR对我的面试当作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把与部门经理沟通后的时间当作是认识行业运作的学习。
面试了这些公司后,我安静了一个月,潜心塑造了一下我所谓的硬本领,梳理了100家互联网行业名单,收拾好心情要重新出发。
不到三天,我入职了新公司。
那不是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公司,但那个公司符合了我曾经所有的想象。
更有趣的是,我在那个公司碰见了曾经面试过我的HR。
这个故事很有趣,但我暂时不想说,今天想说找工作的故事。
01
当下的迷茫不解决,会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一年前,我临近毕业。
那时候我迷茫,我焦虑,我着急,我也懒。
人家在网上投1000份简历,跑过至少20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会与不同的HR交流。
我呢?
跑过的招聘会屈指可数,去到现场连简历都舍不得投(就没印几张),甚至在网上投的简历也不知道有没有50份。
那时候我大深夜会刷很多求职广告,职场鸡汤,面试攻略,始终不得其要领。
记得是临近毕业的五月份,我面临两份offer的选择。
一个是符合我本身专业的公司,工资低,但规模完善,是行业内的老牌公司,在面试前我非常渴望拿到offer。
一个是我喜欢的传媒行业,工资也低,规模小,但老板看着十分有涵养。
这两个选择面前,我思考了一夜,决定还是选择传媒行业。
入职以后,各种行业概念不熟悉,但我始终喜欢这个行业。
不过到后来,我面临了层层剥削,再也骗不了自己内心的时候,直接辞职。
我很喜欢的一位职场作家曾经分享过:
所有属于毕业的迷茫都不能以逃避的方式度过,否则它们依然会出现在你未来的人生中。困难像是雪球,躲开了小的,等待你的就可能是一场雪崩。
毕业那年我看过这段话,没什么太大的感触。
今年三月份裸辞的那天起,我重新看回这段话,有了很深刻的认同感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当下不解决,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回想起当初的自己,像是脑子灌了铅,只看到了当下的两个选择,却因为心态的缘故而忽略了第三个选择的可能性。
不过我始终不遗憾,毕竟我的选择终究还是擦了传媒行业的边,在大半年不三不四的工作中还是沉淀了很多东西。
当你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心态一定不能崩溃。但如果理智帮不了你解决问题了,那就试试用直觉,哪怕是错的,日后也会扭成对的。
02
确定行业方向不要人云亦云,你得去体验
3月份裸辞的时候,我像是卸去了一个重大的包袱。
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那一刻我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错,因为我想做想做的事情。
裸辞后我似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
比如我说我想做活动策划,因为以前参与过晚会的执行,觉得在活动中那些指手画脚的角色很酷。
又比如说我想做影视策划,因为我对荧屏下的明星生活太感兴趣,对影视作品的生产线又极具好奇心。
我想,应该有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对某些岗位和行业抱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往往进不了幻想的行业,又或者进了那个行业后却大失所望。
不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往往就会与你的期待值产生极大的差距。
记得我大概面试了五家公司后,我慢慢发现自己对行业概念完全是模糊的。
比如地产行业,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站在一个策划岗位是干嘛的。虽然过往有过活动策划的经验,面试表现的还算不错,但我欺骗不了自己那种吃力的感觉——尤其是在第二轮考查作品的过程。
比如影视行业,我对其一无所知,只有想像。于是我去了一家初创公司面试,后参与求职前的拍摄工作体验。那三天没有薪酬,临时充当服装助理,4点多起床。
滑稽的就是第一天下雨,导演取消拍摄,导致所有服装的标签都要重来一遍,服装师基本上是崩溃的,我在一旁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那次之后,我发现虽然不抗拒这种体力活,也觉得有趣,可始终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
当你没有行业概念,不知道要到哪个行业的时候,其实去体验一下,往往会帮助你确定自己要进的行业。
不出意料,我并没有进入到这两个岗位工作。
一方面原因是,你面试上了这些岗位,但你发现公司撑不起你的幻想。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公司足够优秀了,可是你始终缺少了吸引HR的能力和特质。
那时候我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急,否则又是一场乱仗。
03
在行业细分领域里摸索,哪怕会让你一头雾水
3月底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新媒体文化节,那时候算是重燃了我对这个行业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加深了我对某些行业概念的理解。
起初,我是对什么是垂直领域、什么是自媒体矩阵完全是不懂的。
我后来才明白新媒体其实就是我在没读大学前就想要进入的传媒行业,只是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形式。
我那时候开始放弃了互联网行业以外的面试招聘,开始专注于这块的研究。
在互联网公司中,我去过做企业服务的,做硬件科技的,做家居的,做社区服务的,做营销号矩阵的,还有一些刚成立的小型新媒体工作室。
哪怕是做了这些工作,其实我面临的依旧是收到的offer不想去,想去的收不到offer。
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去,甚至会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要离开这个城市,跑更大的一线城市去。
我不知道那些跑100家公司面试的人是如何做到的,我只知道面试了差不多15家公司后的我,就决定停下来,安静一下。
04
复盘你曾经花过心血做的事情,要有整合思维
六月份,我其实啥也没做,只是在认真写文章。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写,写了也没啥钱,可能是因为莫名有了人愿意听我说,可能也是因为参加了各种社群有了氛围的原因。
其实相比起一些大咖来说,我写的不怎么样,文字厚重度不够,稚嫩,但或许我总是能够写一些很扎心的东西,所以有了一班可爱的粉丝。
在一篇访谈报道里,我曾经看过一句话:每个人要深入的发展方向,都潜藏在过去的经历中。
在互联网众多细分领域里,我一直是面试运营这个岗位的。
直到六月份底,我特地买了本《运营之光》,打算好好了解一下,发现自己根本看不下去。
我本来对运营的认识本来就不够深刻,又看不下去基础的书,那怎么会找到相关的工作?
遇到这个问题正常来说可能强攻比较好,但我还真不是那种死磕的人,当时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
我一直都在写作,其实对应的岗位更好的是编辑,我干嘛非得找陌生的岗位去面试?
职业尝试当然可以,但现阶段我不过是个职场小白,凭什么去尝试?明明曾经花了大精力的时间去写作,为何不把它坚持下去,到了日后有精力再去尝试一些陌生的东西?
后来,我用复盘的思维修改了我的简历,明确了自己的岗位。
简历不只是展示给别人看,更大的意义在于你对自己的复盘。
05
向上帝发过的心愿订单,他听得到
认真写作后,我发现自己的复盘能力越来越强了,于是我慢慢多了一些应该是不错的习惯。
比如我要投稿,我会去整理收稿公众号的名单,将其分类为职场,亲子,情感,娱乐等等。
比如我去做输入计划,输出计划。
再比如我准备重新面试的时候,我梳理了100家互联网公司名单,选了五家最想去的,打算认真针对性的投简历,不再吊儿郎当。
坚持做事一定会有惊喜,我相信,所以它出现了。
我记得在那五家公司里,我投的应该只有三家,有趣的是一家关闭了职位招聘,两家没有回应。
另外两家我还没有时间做简历来应聘,就在某个早上起来,刷到了两家有些有趣的公司。
一家是熟悉的公司,突然增加了一个看起来还算适合我的岗位。那天早上我本来想着特地做些作品,结果还是输给了懒惰。
一家是不熟悉的公司,好像有些眼缘,就投了简历。有趣的是,HR说,部门负责人喜欢我的文风。
我看了一下公司的号,觉得文风和定位很特别,是我没有见过的,于是就说,我也喜欢。
第二天我去面试,交谈的过程觉得HR的问题问的很好,另外部门负责人面试时,感觉价值观还不错。
入职后,一切手续流程很系统,直到负责人带我熟悉工作环境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公司那么大,大到有些迷路。
那时候我发现这个公司符合我之前所有的想象,规模、行业、岗位、氛围、位置……
那一刻我很平静,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听过的鸡汤,比如很多年前听过最震撼一句话:为什么人要喊出梦想?因为这是在向上帝发订单。
虽然找工作也不是我的什么梦想,但绝对是我的一份心愿订单,所幸的是,上帝听得到。
我也不确定深入了解这家公司后会怎样,也不确定我的想象是否是正确的,但这有什么关系?
这个故事太难得了。
它让我更加坚信,一定会有一个真正符合你想象的工作出现。
就像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一个真正符合我想象的伴侣出现一样。
06
上天不给你想要的,是因为觉得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我也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走成怎么样,可是我感慨自己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遇见一家符合自己很多方面要求的公司。
前些天我在做上半年复盘的时候就写下了一句话,那些我拒绝过的公司和我和拒绝我的公司,其实真的就不是我想要的。
或许未来我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想法,但这是一次我经过实践和总结后碰到的机缘,这是一次值得被记入成长里程碑的选择。
可能会有人问,才刚入职场而已,选工作要那么慎重吗?
其实不是我选工作慎重,是我想对年轻的时光负责。
我大学实习的时候,正好就是那种上班八小时心不在焉,想着下班时间胡作非为的人。
每个人都拥有在上班八小时做自己喜欢事情的选择权利,只是很多人从来都没有为此去做准备和整合。
尤其是年轻的朋友。
所以没有任何遗憾,千言万语只能汇聚成一句很俗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END-
作者:陈澄澄,专注成长复盘的95后,人生效率和生活品质的探索者。让我走过的路,写过的文,变成你成长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