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好友闲聊起医改及国家政策等疑问。突然间感到早先的困惑有了部分答案。
也许有些规矩或许确实陈旧需要改变,但同时我也需要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反回过头,想起规矩对于两年前的我来说,它是动词。因为我无时无可不对此感到痛苦,它如同活动的网裹挟着我不断前进,并摧毁着我及他人的知识及经验。后来尼采来到我面前,他对我说到“你要重估一切价值”。所以我先着手于数学,开始寻找其形成的源头。我便来到了毕达歌拉斯身边,他对我说起1、2、3这些数字从世界开始出发,数学们最初的渴望是什么。所以我感受到尺上刻度们空间的相对性及标准的无标准性。但是我仍然难以接受为什么人们在测量买卖承重的报数的那种自然态度。一个数在每个人心中折射出来意义就一定相同吗?为什么双方仿佛达成共识,毫无进一步的询问与回答。我又在想为什么人们要让那些数字主导自己的判断能力?于是语言结构学冉冉而来,它通过一个例子对我行进一步阐诉,让我明白“知识的撼动力量”。(引例:1)于是我开始思考知识的发出与传达以及接受者如何接受知识的流程。接着传播学找到我,并对我演示了受众分析的ppt。我懂得了受众接收信息的基本流程。可是我仍然对内心巨大困惑感到莫名的痛苦。
你可以说规矩对于强者可以是束缚,但对于弱者怎么又不是保护?有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这个世界如何运转,而不是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星空下我们需心存敬畏。
对于困惑有了进一步出路,即蹲下来看看流沙的纹路及思考地形如何形成。也许这成了进一步的幸福的守望
刚看到六哥的招聘布告,一下子为我指明了更为清晰的方向,更明确的启发,原来我一直的困惑都是为了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即:
我们最看重的特质是:他得是一个成年人。
这种成年,并非生理年龄,而是心智上的成熟。一个人真正摆脱了对他人经济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依赖,没有外在的扶助和认可,也能活得好好的,能够切实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行为担当,明白做事情的分寸,和自己的行为尺度。相反,那些外表光鲜、内在孱弱,离不开别人哄劝和夸奖的心理巨婴,委实伺候不起。
既有坚持初衷的勇气,也有调整方向的智慧,既有对抗挫折的耐心,也有面对成功的清醒,他想的是如何减轻周围人的压力,而不是成为他人的负担。有这样品质的人儿,哪怕他还是个在校生,也已经成年了。
一言以蔽之。我们要的,是“管理型人才”。
没错,哪怕他目前只是一个见习,暂时干的是打杂的活儿,也需要他成为管理型人才——他要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六哥拉底为这种“管理型人才”列出六种特征:
一、他可以做好自己的目标管理,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有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能力,和切实可行的步骤和办法。
二、他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精力和智力做好合理配置,并不时享受到阶段性成果,而不至于对自己的拖延和虚耗无可奈何。
三、他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职场中人的应有之义是什么。他既是问题发现者,也是问题解决者,而不是情况抱怨者。
四、据说智商、情商之外,还有一个词叫“群商”。他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负面、不良情绪的蔓延和毁灭性后果,有和同事愉快相处、开诚布公面对分歧处理矛盾的能力。
五、他能够维护好自己的知识更新,学识和思想处于开放、活跃状态,有吸纳新鲜事物的勤勉,有检讨自己缺陷的气度,不至于固步自封,心智停滞,或洋洋自得,或怨天尤人。
六、他可以廓清事情的边界,分得出善意和恶意,哪些是无心之失,哪些是有意之为,哪些是不可救药的愚蠢,哪些是可笑又可敬的失误。
我写过一篇小文,名为“宽敞”,希望我们不阔绰,但可以做到宽敞,对员工的岗位要求是宽的,给大家的成长时间是宽的。同样,我们希望应聘者也有一颗宽广敞亮的心,可以从容地面对一些进退和取舍。
这种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是我们要和他一起工作的人。
永远懈怠,永远振振有词;永远无能,永远气急败坏。对这类老师,我们只能抱有躲之惟恐不及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