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抵达漯河,21日离开,三天的研修带给我太多的触动。
大视野 真情怀 深思考
丁亚宏老师的报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指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开启素养教育新阶段,也是语文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真正走向语文教育,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这和高考并不矛盾,相反,高考也是在积极得把学生往培育核心素养上引领,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和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丁老师给它们归结为九个字:大视野 真情怀 深思考!
素质教育确实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我也曾满足于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发挥。现在看来,未免有些夜郎自大,我只关注这种“学生主体性”形式,而对怎么样演绎这种形式做的远远不够,其实真正让学生主体性发挥、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应该是形式下的内容。
”我们是强调学生做活动了,但这个活动是不是值得学生活动?”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在学生已知的层面上转来转去?”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课文的一个整体,而在局部、碎片化的东西上打转转。”
“你的课堂上有没有一些非你莫属的东西?你的课堂地位是不是任何一个只要认得字,稍微有点阅历的人都可以代替?”
……………………………………
丁老师一些随口拈来的话语似乎都猛捶我心,好像上面所列好多都符合我在课堂上的某些情状。我也曾在某些时候反思过自己,但更多时候都被大流和自己的惰性所冲淡。老师没有一个“登上塔顶,俯瞰众生”的广博视野和全局观念,怎么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有一个大视野?没有对文本情感内在的深刻领悟与把握,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真情怀?缺少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浅尝辄止停留某些参考书给予的理解上,怎么能让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深入思考?
与牛人为伍
“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这句话在这三天的培训里很是流行。耳濡目染了身边众生的卓越,赧颜自己与他们为伍的同时,真的也为自己感到庆幸。
周照鹏,鹤壁高中。河南省首批“中原名师”第一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曾获省、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刘天中,周口郸城一高。 “河南省首届语文十大年度人物”。著名诗人汪国真和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他颁发了奖杯、奖匾和奖品。
张军,河师大附中。2007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耿英娟,焦作11中,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
短短的三天相处,不可能知道的更多,但只言片语中已显露出来”牛人”的深厚底蕴。人应该是自然界中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得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忽然想起这首小诗: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您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您能登上巅峰。我愿做一只小小鸟,紧跟在凤凰的背后,追其行迹,受其暗示,但愿自己也能练就成一双俊鸟的翅膀,翱翔在林中!
言中学文 文中学言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很多年下来,我都是在努力追求着词解和翻译的“字字落实”和咿咿呀呀背诵、扎扎实实的默写以及固定题型的应试训练。”难道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的文言文就陷于这种枯燥的语法句式中?”其实我不止一次的这样问过自己,但苦于找不到出路,所以也还是按部就班的走下去。
有幸聆听了对文言文教学颇有研究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童志斌的示范课《师说》以及报告《回归文本的语辞世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例谈》,对文言文的教学似乎打开了一扇窗,“言中学文,文中学言”让我有些茅塞顿开!
童老师从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中比较没意思”的一片文章《师说》入手。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和“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授”字入手,解开了可能萦绕在很多老师心头的疑问“既然通假字,为什么前面通假而后面不通假?”从词的构造开始,分析了字词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让听者理解叹服的同时,又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又从虚词入手,重点分析韩愈写作此文的社会状况,敏锐的抓住了《师说》一文前几段虚词”泛滥”,而后三个自然段又”惜墨如金”,甚至似有意删去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一个固有虚词,来让学生真正明白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再特意强调,词义就迎刃而解。这种”文中有言,言中有文”的解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文言之美,也让在座的我们叹为观止!
文言文是“精文学”,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上来,回归语辞,教出文言文的魅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老师要做好读者,提升解读文本和教学解读的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做好导读者,以专业的素养与对语言的敏锐去发现文本的教学点,设计和实施有意思有意义的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