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青年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个体生命的黄金阶段,并且开始慢慢走向社会,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人际交往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是一个重要不可忽视的要素。网上报道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都映射出沟通不良或者暴力沟通的问题。
美丽心灵对话希望用最简单形象、最贴近生活的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平时人际沟通中不恰当甚至伤害了别人的沟通方式,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别人情感的觉察,从而主动学习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与人交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平时沟通中的不当之处,以及这种沟通带来的伤害,理解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2.能力目标:会区分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并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身边的人交流。
3.情感目标:学会感受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和需要,使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愉快友好相处,与自己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分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学会非暴力沟通的步骤,并掌握非暴力沟通。
四、教学形式:
讲授、模拟情境、游戏、关注、回馈
五、教学时间:
20分钟。
六、教学年级:
大三一班。
七、准备材料:
多媒体课件,小礼物。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与过程
设计意图
1.导入(2分钟)
教师:一个暴力沟通的开场。
教师关注:询问同学们的感受。
教师: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心理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以一个暴力沟通的开场引起学生不舒适的感觉,欲扬先抑,以便后面引出非暴力沟通。前后形成对比,会激发学生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兴趣。
2.讲解非暴力沟通(5分钟)
播放课件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1)观察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2)表达感受。对于观察到的结果,你的感受是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或其它,都应诚实地说出来,但注意不能把感受与想法混为一谈,例如使用“我觉得”句式时就是在表达想法而不是感受。(3)说出是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比如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注意是请求而非要求。
用ppt直观展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通过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非暴力沟通,知道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3区分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5分钟)
1.区分暴力与非力沟通主要是区分感受和评判
观察:是指我们直接看到的、听到、闻到、尝到、触到的(如:今天我没有看到他来上课)
评判:是指观察所触发的想法和解读(如:他不是个好学生)
2.练习(向学生提问):给出一些句子或词语,让学生判断所给句子或词语是属于感受还是评判,如果是评判需要怎么修改成表达感受的语句。
3.要点:①我们的目标是把注意力放在事实上发生了什么,像录像机那样,具体描述发生的事情,明确而中立。
②陈述感受的语句不能够出现“比较”
③负面的情绪是一种保护的标签。
④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可以适度。
向学生提问,增加师生互动,活跃气氛。使学生最终能够区分感受与评判。
4.游戏(6分钟)
1.请两名男同学上台比赛扳手腕。
2.教师讲规则:在30秒内,谁将对方手腕扳倒在桌上1次可得一份礼物,以此类推,2次可得两份礼物。
3.引发思考:是不是游戏只有输或者赢呢?非暴力沟通让我们看到彼此的需要,每个人的需要都是要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双赢呢?两个人配合一下,一人使劲的时候另一人放水,然后交换一下一人放水一人使劲,这样双方都有输有赢,也就是双赢,都可以得到礼物。
4、让学生分享:双赢练习的感受。①不是只有你赢我输的结局,还有双赢的结局。②看到彼此的需要,我们能够实现双赢。
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游戏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非暴力沟通中要求看到彼此的需要有更切身的体会。认识到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双赢的沟通方式。
5.结束(2分钟)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然后说:短短的二十分钟,大家在课堂上只是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精华部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可以看看马歇尔卢森堡的这本书——《非暴力沟通》
促进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从而对非暴力沟通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