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二十四,南方小年。
二十九小年夜,三十大年夜,这是我老家的传统。一直以来认为其他地方也这样,并且觉得很合理:小年夜过后就是大年夜。直到去北京读书,才发现就我老家习俗不一样:北方二十三小年,南方二十四小年。这个习俗为什么和全国人民迥异,原因至今为止。
由于上学的缘故,我在老家的时间相对同龄人少很多。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毕业,到镇上的学校寄宿,一周回家两次;高中到市里读书,五一、十一加寒暑假回家;大学后基本上只有寒假回家。从高中开始的记忆里,在家时间很短,对家的感觉比一般人淡泊。但即使这样,每年都还是回家过年。
印象中回家过年最艰辛的一次是2008年回家过春节。那年南方冰灾,火车大面积晚点。很不幸,我出发日期是冰灾第一天,火车到长沙后开始长时间停车,经常性停车等待调度指令。由于停留时间太长,上火车前买的吃的全吃完了还没过衡阳。火车上卖的东西也所剩不多,后来买盒饭都要去排队才能买到。原本27个小时的行程,最终花了38个小时才下火车。更糟糕的是手机在下火车后被偷了,还好记住了同学的电话。在桂林同学家里待了两天,最终坐到桂林出差的姑父汽车才到家(冰灾期间省际客车停运)。这是上大学后的第一次回家过年,历时四天,还把买的第一部手机弄丢了,真是糟糕透顶、让人难忘的经历。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次回家都坐学校统一订的硬座票。20多个小时的行程,火车上到处是拿着行李的人。相对于没买到坐票的人,硬座舒服很多,但完全说不上舒适:车上堆放了很多行李,脚经常伸展不开;过道上挤满了人,上个厕所很是费劲,尤其是晚上。大三开始做家教,那年回家给自己买了卧铺,感觉真是比硬座爽太多,并且发现原来贵不了多少。从那时起,不管排多久的队,尽量优先考虑卧铺。上研究生后开始到外面实习,金钱相对宽裕,飞机高铁都纳入回家的交通工具。如今出行以高铁飞机为主,不知现在春运期间的普通列车是否像当年一样拥挤嘈杂,但愿有所改善。
这一两年开始,对家的观念改变许多,开始思念家乡的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里和家里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心里上逐渐偏向家里。家里盖了新房,舒适度不比城里差。外漂泊久了,时常压力比较大,回老家会让你很放松。另外城市里经常空气差,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家里这方面担忧少。还有就是我父亲过世时,那时候力量很弱小,在外读书多年却不能为家里做点什么,有点对家的愧疚。汇总其他感情,加上老家环境比外面的不少地方都好很多,越来越觉得老家是一个让人心安的地方。
虽然觉得老家比较好,但水污染和垃圾是主要担忧点。村里目前主要种植果树,个人感觉使用了比较多的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地下水。农药化肥也会破坏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小时候经常去河里抓鱼摸螃蟹,现在回家很难看到这些小动物。另外塑料袋使用较多,处理方法是拖到山里埋了,这也是环境隐忧。当然村里人目前过得都挺开心,这些担忧可能是在外游子才会有的吧。希望以后能越来越好,这些担忧只是我过多顾虑。
从高中开始,可以说基本上脱离老家,想想已经过去十几年。在外漂泊的这些年里,惶惶和焦虑时长有之。如果说找一个心安的归宿,我的答案应该还是陪伴时间最长的老家和学校。虽然许多新出生的小孩都不认识我,但我还一直算是老家村里人的一份子。
在这个年味渐浓的佳节里,希望我关心的人和关心我的人都安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