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支书,你看我们的问题啥时候解决?”穿森林防火服的男子故意提高嗓门说,生怕我们听不见似的。
“待会儿给你们解释,你们没看,都在忙着呢?!”支书当着我们面,尤其我们又是来检查扶贫工作的,他面部肌肉有些僵硬,强压着内心的火气,没好气的对老农说。
我们向圪针林村委会走去,这四五个人似乎想堵村委会门,拦住我们反映情况。
武装部长打掩护,连连对我说,“我们没有把事情处理好,实在对不起!”
我问他们都是反映啥问题,可以先给他们说完,贫困户的问题,咱们稍等会儿再说。
支书显然觉得不好意思,“他们说的问题一句话几句话也说不完,咱们还是先看扶贫的事情吧”。
“找你们多长时间了,还等到啥时候!”“眼看雨季要到了!”“你们到底管不管?”几个农民大概都有五十多岁,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吵闹着。
在支书的再三对几个老农规劝后,老农不情愿的走出了村扶贫办公室。我们才安心的去查看村扶贫档案台账,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26人,我们扒着指头算账,查收入查帮扶措施,两不愁三保障都落实的很好,涉及政策落实也都很到位,产业扶贫都有两项以上措施。我们需要去部分贫困户家中走一走,进一步检验是否真的从台帐上内容落到了实处。
二
按照统一安排,我分包了任村镇十三个村,主要任务是调研督导扶贫工作。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项工作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就必须以扶贫工作统领其他一切工作。
上午我安排了手头工作,驱车要去任村圪针林。晴朗的天空总是带给你好的心情,城市骑电动车的男男女女,衣着都花红柳绿,就是有许多看不到脸。
看不到脸的都是戴口罩的,疫情快要过去了,可路上有些行人依然捂的严严实实,也有的虚掩着口罩,把鼻子露出来,让肺门打开,其实还不如摘掉,捂着嘴巴没有啥用。
有的行人干脆把口罩放在口袋里,只有在聚集时才戴上口罩。疫情过后,所有人紧张的情绪有了些许舒缓。去圪针林山沟沟,可以多吸些新鲜空气,也不用戴口罩了,心中窃喜。
我们到镇里把武装部长王建接开,一同前往圪针林。这是王建带我们去的第三个村了,王建部长对每一个村的扶贫情况了如指掌,我感到基层干部都够辛苦的,数字记了一串串,村庄走了一遍遍,好事办了一件件,百姓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就是扶贫干部最大的欣慰。
出了镇政府,右转上通往红旗渠青年洞的路,不过露水河大桥就左转,跨越露水河滩,车轱辘压着的鹅卵石咯嘣咯嘣做响。路上我们调侃王建部长,一个周口人,为了爱情跟着爱人“嫁给”林州,还学了一口地地道道的林县方言。王建要是不说,你很难听出来他来自豫南。赵敏说,爱情的力量是比较大,林县话说的那么经道,不愧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原来王建同志是十几年前考上了村官,住到水磨山村,为了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认真琢磨学习方言,后来老百姓从不外气他。七年后,他考公务员又考到了任村。去年又提拔为武装部长。一路随聊,可以看得出,王建对事业充满着强烈的事业心。
没有想到一进村,就吃了一个闭门羹。按照我过去工作的惯例,应该先破解老百姓谈的问题,再说其他工作,可是来圪针林我是第一次来,尊重支书的意见比较好。
三
检查扶贫工作,顺便检查村里开展的清洁家园,村里背街小巷治立,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是否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农村任何事情,只要充分发动起群众来,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走出村委会,我扭过头来看到哪几个老农没有回去,他们祈求解决问题的眼神透出真诚和纯朴。从我的视线移开,眼睛盯上了村委会的牌子,白底黑字宋体方方正正,木制牌子大大方方的挂在村委会的门口,高高在上也显得有几分庄严,谁都知道这个说理的地方不能不说理。
转了几个胡同我们才来到杨记荣家。门楼过道有些干柴,厨房就在过道的里侧。院子虽然不大,住了两户人家,妯娌之间一看就比较和谐。记荣住在西侧房间,一进门就在正前方悬挂着习主席画像,记荣看到我们把目光聚焦,她就有些激动,感谢习主席,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我的干部。
我是个苦命人,三岁没了娘,四岁没了爹,是奶奶把我朵登大的,我娘家是杨耳庄的,小的时候露水河经常流水,水量大就过不去对面,村后又是红旗渠,有一年发大水,两面夹攻,奶奶说“宁可走山路十八弯,不走水流一沟沟”,后来我就嫁到了这圪针林。
圪针林是个苦地方,水是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