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5岁,有房有车,资产超千万。能不能把房子卖掉,不工作,光吃利息?”这是越女的读者提出的问题。
按照提问者本身的逻辑,1000万现金,每年至少也能有60万左右的利息收入吧。抛开孩子的教育经费,以及夫妻周游世界的花销,每年还有剩余。岂不是梦想照进现实?
答案是NO。这就是典型的用现在的想法套用未来,即所谓的静止思考。
首先,用个人缺少实战的理财观念,是无法达到预期利息收入的。再者,将社会的运转规律、更迭周期,看成物理计算中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也是不可取的。最后,长时间的“放浪形骸”,会形成单一的“个人世界”,与社会脱节,就像罗子君的前半生一样。
别切断现实与精神世界的纽带——思考。
现实中,临危受命主持一场会议,不能快速搜集、判断、选择会议主题所需的材料;“天黑请闭眼”游戏的拉票环节,抖机灵或是通过沉默展现“个人魅力”,对走下PK台毫无帮助;年终总结会上,无法自信的说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关于未来的好问题;小组讨论中,提出的意见总是与原定想法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我们终其一生,都在逃避思考。
但狩野未希不一样。
拥有日本大学讲师和国际学校校长的双重身份,经过多年对欧美教育和日本教育的观察、研究、思考和总结,整理出一本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此书在豆瓣享有8.2高分的评价。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主张:独立思考力,决定你的竞争力。狩野未希用6堂课,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意见;应用6种实践方法,强化我们的独立思考力。下面让我们从生活中的3个小习惯做起,试着建立现实与精神世界的纽带,摆脱静止思考。
习惯一:养成批判性思考
“批判”即思辨(对己),而非批评和指责(对外)。批判性思考,指不流于他人的想法,是自己认真思索意见的思考方式。
前阵子很火的“逃离北上广 ”行动,我身边就有从事暖通设计的同事亲身实践。看到刚回家乡发展的建筑设计师朋友,在老家拿着与一线城市持平的薪资,生活过得有滋有润。不顾梦想的反对,背起行囊,奔赴家乡。可是他忽略了批判性思考的基础——根据。
当我们在做决定时,不论大小,必须思考两个问题:
1.以他人根据为基础的内容“正确”吗?
2.他人的根据足以成为自己的根据吗?
同事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错把他人的根据当做事实的真相,忽略了罗列、批判和检验三个环节。如果他从家乡的地理位置、行业的薪酬待遇、个人的交友范围和工作经验着手,认真思考并写下根据,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批判双方的差异,再检验根据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想必也不会草率的做出离开的决定。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提供了“思考根据”的小练习:每当面临日常中的选择时,先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它。”
——“为什么要吃冰淇淋?”
——“因为馋呀!”
理由无关大小,目的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有“意识”地选择习惯。
习惯二:自我意见建立三步法
步骤① 确认自己对“一件事”的理解程度
放松,这不是课堂上关于“谁来回答下这道题?”的噩梦,而是你内心的独白。“如果给掌握‘一件事’评分,那以我对‘这件事’的理解程度,应该打几分?”
步骤①就好比刘翔用12秒88的成绩,创造米栏冠军前的基础训练一样。请心存侥幸的我们,客观看待自己的“与众不同”,明确区分理解和不理解的部分。
步骤② 掌握自己对“一件事”不能理解的部分是什么
我们的时间总被快餐式、碎片化的知识、娱乐所占据,很难有一方净土开展独立思考。所以,极易被发言者蛊惑,然后把他人的意见,不加思索与证实,当做事实来看待。
我们要做的是在步骤①的基础上,通过查找数据来解决对“一件事”不理解的部分,深入理解。
步骤③ 持有自己的意见
“意见”是指经过前两个步骤内化得出的,并非他人的观点。
刚工作的时候,水专业有个同事,在大家手忙脚乱的收资、画图、讨论的时候,总是保持“外游太空”的状态。时间久了才了解他的工作风格:想不通顺不动笔。现在细想,他应用的就是“自我意见建立三步法”。
1.确认自己对建筑图纸的熟悉程度,对设计范围的理解程度。
2.对甲方提出的设计要求中,不理解的部分进行考证。
3.在1、2条的基础上,对不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第2条的考证,讲事实摆依据,形成自己的意见,并坚持。
听说,他现在已经是机电所所长了。
习惯三:用心接纳别人的意见
这也是《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的第5课,“欧美人交换意见的规则”。
世界的流通使我们更加完整。
作者从发表意见、被反驳和回应对方反驳三个方面,提出了14条规则。
1. 这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
2.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节奏
3.揭示接下来说话内容的“地图”
4.重要的地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三重复
5.避免武断的语气
6.反对≠否定人格
7.把否定当成对方的“提问”
8.不打断对方说话
9.“不懂装懂”不可取
10.全盘接受对方的意见,并不是“尊重”
11.不要跟随对方的脚步
12.问根据,说出来
13.不要假装自己什么都懂
14.要反对,就要提出替代方案
以上就是“意见冲突时的规则”。在应用过程中,既能使自己的意见得到升华,也能培养收到“恶评”后,淡然处之的能力。再一点,我们总要学会,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学习他们的处世之道。
华罗庚教授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