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读书随笔记 20180322
出来快两个月了,樟木头的一切,早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踏上归途,准备回到樟木头的当下,一切的遥远又渐渐变得熟悉而真实。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梦,也快要醒来了。只是,梦醒后的我们,也许已跟过去不一样了。每一段经历,都会在人的生命中留下一种印迹,影响人接下来的生命。整个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了。
——摘自《匈奴的子孙》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的夏天,雪漠老师一行人自驾从岭南到西部的这一路,走了近两个月。我很清楚的记得,他们离开樟木头的那天是六月六号,或许是因为贵人出行多风雨,那天恰逢暴雨。乌云密布了整个广州城,我坐在西关贵贤上品的二十三楼的窗户旁,抬头遥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天空,真是应了那句话“黑云压城城欲摧”。我的心就像长了翅膀的天使一样,跟随着雪漠老师一行人一起前往了西部。雨愈下愈大,就像是我对他们一行人的牵挂。那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望着地图,心伴随着你们。愿你们一路平安。你们的安好,我的微笑”。
时光如流水,如果不认真的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仿佛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那个当时仅仅从心念上的追随,如今已在《匈奴的子孙》重温了2014年的岁月。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有了它,我们可以重新过几个2014,可以重新走回那段岁月。留下了就是留下了,空白的就是空白的。回想下自己的2014年,我留下了什么?
算了算自己,自己写《匈奴的子孙》读书随笔记近3个月了。虽然是第二遍的重读,但却有着与第一遍不同的感受。因为,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昨日的我。在读第一次和第二次中间,我经历过许多事情,看到了许多风景。我的思维方式在变化,我的心也在变化。很简单,就拿今晚的随笔来说吧。我今晚写的这篇读书随笔和明日写同样主题的读书随笔,内容上定然会有差异。所以,人是会变的。因为,人的心会变。不是世界太无常,只是人的心太善变。无论怎么变,只要不变坏,能够给他人一份好的心情,要变就随它去吧。不然呢?你还想怎么样?你又控制不住,不如随之而去。
我今晚坐在房间里独自唱起了《国际歌》。我很喜欢的《国际歌》的歌词,里面有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味道。有着对梦想和信仰追求的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当我唱到“这是最後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时候,泪水不自觉的从眼眶涌出。2014年到2018年,这个期间段无论我们经历过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都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旅途。之前与我共同唱响《国际歌》的人,已经不知道去向何处了。我有思念过他们,在寂静的深夜思念过他们。我愈是思念他们,我愈是坚定自己。人生的路很漫长,同时,也很短暂。只要坚定了目标,有同伴就和同伴一起走,无同伴就自己走。就像今晚我唱响的这首《国际歌》一样,有人和我一起唱,我们就一起唱响。无人和我唱,我一个人也会唱响,哪怕是流着泪,我也会唱完。我相信,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英特纳雄耐尔在《国际歌》中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可以定义不同的英特纳雄耐尔。换个词来说,它可以称之为梦想。
自从广州读书会有了读行活动后,我们每个月都会外出广东省一些具有人文历史的地方。去那里进行“读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过程中寻找到读书的意义,在读书中稳固行走的旅途。我们最北去过南雄的梅关古道,珠玑巷。最南去过湛江的雷州半岛。同时,也去了珠三角的一些比较有历史文化的地方。比如,崖门海战宋帝昺跳海处,德庆龙母庙,肇庆包公祠,惠州苏东坡祠等等。每个月的一次出走,大概是两天的时间。在这两天的时间内,我们暂别在广州的生活。去到另一个地方,去感受另外的一种文化。人,走的路多了,眼界就开了,心也开了。看待事物的层面就不会再单调了。也不会再倔强的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了智慧的选择后,人会活得很从容。
在面对古圣贤的时候,我们总在反问自己,总在思考着自己的言行。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如何成为那样的人?读行的意义,就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读”与“行”完成自己。借用李嘉诚先生对马云先生的话,“创造自我,追求无我”。是的,我们在读书与行走中,懂得取舍,学会选择,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有可为有可不为。在敬仰古圣贤的时候,敬畏一种爱的精神,敬畏一种无我的精神。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完善大我,突破自我,追求无我。
四月十四日,十五日,我们广州读书会计划读行潮州。今天刚把返程票给大家订好了。潮州与广州,潮汕文化与广府文化。高铁全程三个钟,或许,就是这三个钟的旅途时间,带给我们收获的可不止是三十年。如何修身?如何传家?先做好自己,把自己立住了,受益的或许就不单单是三代人了。
好了,今晚就说这么多吧。早睡早起身体好。千万不能“虚”在熬夜的脚下。晚安!祝大家吉祥!(最后再分享一句话,也是今晚在《匈奴的子孙》中读到的。)
真正的吉祥,并不是任何外物,而是一颗无求的心。心无求了,到哪儿都吉祥,不用仰仗心外的东西保佑自己。——摘自《匈奴的子孙》P481
2018年3月22日晚写于广州帽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