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
你是保护孩子远离失败,
还是跟他一起直面问题?
想逃避的孩子
一、星星的拦路虎
周末,星星需要准备一份录制练习儿歌的视频,他安排在星期日的最后一个晚上完成。
到了周日,星星兴高采烈地拉着我,让我给他录视频。一首儿歌前面大部分背诵完整,动作也配合协调,可是到了最后两句就卡壳了。原本高高高兴兴的孩子,一下子哭了起来,一直嘟囔着:“这太难了,这太难了。”
“星星觉得是哪里难,是不是最后两句不熟练?”
“是的,我怎么也说不起来,太难了。”小家伙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太难了,拒绝拍视频。
“恩,是的,最后两句确实有些难,妈妈觉得可以先练习,把这两句练熟了,咱们再录视频。你觉得这样怎么样?”
我陪着星星一起朗诵儿歌,反复几遍,但是他依然觉得非常难。
“我们可以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录的视频,可以借鉴一下,你觉得呢?”我边说边打开手机,准备给他看。
但是,没想到星星非常抵触,他把手机推开,扭头不愿意看,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我把他抱在怀里,给他擦擦眼泪,原本以为一个很容易的任务,到孩子这却成了好像无法逾越的大山,为什么呢?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吗?
“星星,你知道吗,我们还没有努力过尝试过啊,如果你真的尽力了,才能说这个问题到底难不难。妈妈小时候,也像星星一样,很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讲话。但是后来练习多了,就渐渐不那么害怕了。”在我的心里,我是希望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主动挑战困难的勇气,而不是彻底放弃。
“妈妈,可是这真的很难。”
“星星,妈妈刚刚看到小朋友们上传的视频。有的小朋友也会忘词,也会动作不标准,可是妈妈觉得他们都很棒,因为他们努力过了,尝试过了,他们有挑战困难的勇气。你要不要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恩,好的。”星星点了点头,同意了。
于是,我和星星看了几个小朋友的儿歌视频,一起讨论哪里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哪里是需要注意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原本沮丧畏难的星星笑了起来,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要做得完美,而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
“妈妈,你开始给我录吧。”星星换上鞋,擦掉脸上未干的泪水,整理好衣服。
当我的镜头打开时,镜头里的小男孩已经露出灿烂的笑容,丝毫看不出刚刚哭过的痕迹。他努力认真地做每一个动作,在背诵到最后几句时,我感觉到他有一丝丝抑制不住小兴奋。录制结束后,他一下子冲过来抱住了我,大声地说:“妈妈,我真的做到了。”
在那一刻,我紧紧地抱住他,眼角不禁湿润了。当面对挑战时,我看到了孩子愿意克服的勇气。虽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我希望告诉他,当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面对它、解决它、并从中获得成长,而不是逃避。
我:“星星,你看你通过努力做得比上一次好,对不对?”
他:“恩,是的,那现在我做得完美吗?”
我:“现在应该不算完美吧。”
他:“恩,是的,我有些动作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一次,星星没有因为我的否定而生气,他想到了让自己下次做到更好的方法。
二、你的语言,传递不同的信息
在孩子面临失败时,他们是沮丧和脆弱的。作为家长,在失败来临时,应该传递给孩子什么信息呢?
在《看见成长的自己》(【美】卡罗尔·德韦克)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9岁的伊丽莎白参加体操比赛,她明白自己擅长体操,因此自信能将动作完成得优美到位。第一个项目是自由体操,她首先上场。尽管她出色地完成了全套动作,但最高分在随后几名选手上场后便被改写。她输了,比赛结束时,没有赢得彩带的她都快崩溃了。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对她说什么?
1、告诉伊丽莎白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2、告诉她有条彩带非她莫属。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有这个实力,并且下次比赛一定能获胜。
5、跟她说本来就赢不了。
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时,我选择的是第4条,因为我觉得我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是,这样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作者给出了答案,他分析了五种回答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第一种,(你认为她是最棒的)很不诚实。她不是最好的——这一点你知道,她也清楚,这一虚假安慰无法让她从失败中恢复或提高。
第二种,(她受到不公平待遇)讲责任转嫁给他人,其实,问题本身来自她自身表现,而非裁判评分。你希望她长大后将自己的不足归咎到别人身上吗?
第三种,(安慰她体操并不重要)实际上是在教她贬低那些自己不能立刻做好的事情。这是你希望传达的真实信息吗?
第四种,(她有能力)可能是最危险的信息了。能力是想有就能有的吗?如果没能赢得这次比赛,为什么她就能赢得下一次比赛呢?
第五种(告诉她没本事赢)在这种情况下看似铁石心肠。当然你也不一定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但确实是一位成长式思维的父亲应该说的。
这位父亲的原话:“伊丽莎白,我明白你的感受。你的期望很高,也确实在比赛中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却没能赢,这很让人沮丧。但你要知道,你的努力还不够。许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比你长,训练比你刻苦。如果你真的希望在比赛中获胜,那你就应该更加努力争取。”
实际上,这位父亲不仅告诉了她事实,还教给了她如何吸取失败的教训,并且为成功付出相应的努力。尽管他深切同情她当时的失望,但他并没有虚伪激励,因为这只会导致更深的失望。
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误区:在面临失败和困难时,我们常常急于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他们远离失败。所以,我产生了第四种想法。可是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孩子获得一时的安慰,却不能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需要的是诚实和有建设意义的反馈。如果孩子受到过分“保护”,他们将不能很好的学习。他们会认为建议、指导和反馈都是负面的、否定的。克制建设性批评意见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反而会危害他们的未来。
我们既要鼓励孩子,不做随意评判,同时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们需要努力,只有在努力中才能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