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婚姻年龄跨度越来越大。作为90后这一档,年龄大的30岁,年龄小的也已经21岁。
如果说80后大部分已经成家,00后尚未到适婚年龄。90后则扮演着最强跨度角色。
没有恋爱的,正在热恋的,正考虑结婚的,正在结婚的,已经结婚没小孩的,孕期的,一胎的,二胎的,结了婚又离的,离婚后又重新结婚的……
年龄差距不大,但是经历和所处的状态却是千差万别。
不管结婚与否,婚姻都是90后正在面对的一个坎儿。
越来越多的90后把婚姻看淡了,生活压力、责任感以及新娱乐方式,几乎填满了个人时间,很少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爱情和婚姻。
客户,应酬,客套社交,生活琐事,消磨了太多人际精力,也很少有足够的圈子找寻另一半。
闪婚和闪离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不论是学习,生活,工作等等方面。
我们被灌输了太多,以结果为导向,快速产出,快速获益的理念。
这种思维惯性延续到爱情或婚姻,尤其是婚姻上也是如此。
恋爱中的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铺垫婚姻,对他们而言,那意味着可能错过更好的,可能付出后打了水漂,等同于慢性死亡。
婚姻的肤浅经营和不足够的情感付出,导致婚姻一开始时就不稳定。
所以,这些人如果已经结婚,面对生活的压力,很容易爆发争吵,而一旦争吵升级到失控,开始一段新感情似乎比勉强维系即将破裂的感情更“划算”。
还在观望的人,也是对婚姻充满了渴望,渴望背后代表的,是渴望被呵护,被认可,被理解。
尤其是大城市打拼的人,远离家乡,工作压力大,每次加班至深夜,渴望家里还有一个人陪伴,这种情感所需,构成了婚姻的基础条件。
婚姻是一种责任和力量,选择了肉体和精神的双满足,也将会承担他所带来的责任付出。
期待婚姻的甜蜜,爱情的结晶,乃至是肉体的欢乐。而不愿意承担,不安心陪伴。这样的心态,只能孕育失败的婚姻。
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似乎已经定义了婚姻消极悲观的格调。
多少人奉为名言,口口相传。在婚姻出现任何危机前,把这作为稀释情感的借口。
这是钱钟书,经历过大起大落,世间百态后对婚姻的总结,一定程度反映了婚姻的状况。可作为警戒,用看透婚姻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保有更多智慧和情感。
若曲解了文章的意思,给婚姻贴上负面标签,用消极悲观面对,遇到一点挫折便自暴自弃。这不过是弱者心态,为失败找的借口而已。
培育了何种情感,也必将收获对应的结果。90后面对婚姻还将继续“佛系”下去,也许时间将会逐渐降低差异与隔阂。
不论如何,婚姻是生活的调味剂。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唯有夫妻双方同心同德,共同经营,方可收获满意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