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这个成语出自《法华经》,意思是:你付出的努力和功德,从来不会白白地付出,终于有一天,会回到你身上来。这是我看过小灶二群班长莫凡的感悟之后出现在自己脑海的概念,也许我们还在怀疑付出得不到收获的时候,总有些人已经开始了“傻乎乎”的行动,可看起来没有明确收获的付出,总有人在默默地付出和做着,这就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每个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都是最利己的动物,可是人这种会思考的高级动物总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出一些反常规的事情,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实验,两个人共同分100块钱,A负责分配额度,B负责方案是否通过,只要B不同意,100块钱谁也捞不着一点,按照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只要A分给B一分钱,B都应该同意方案,可是经过试验,人们发现只有在分配在六四的比例的时候,B才有可能同意方案,也就是说,当B的收益少于40%的时候,他宁愿一分钱都不要,也不愿意B多拿那么多。
这就是人类经过思考后的经济行为,可见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掺杂了多少的非经济学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明明知道功不唐捐的道理却还总是计算付出和收获,当一个人觉得付出和收获在心中无法形成让自己满意的答案的时候,他宁愿不付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懂了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一生的原因,他害怕功不唐捐这事不靠谱。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功不唐捐的经典故事,相信拍摄《阿凡达》的导演大家都很熟悉,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我想讲完他的故事,你会重新定义功不唐捐。
2009年《阿凡达》横空出世,39天以后,全球票房18.59亿美元,打破《泰坦尼克号》保持13年的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这部电影的成功绝非偶然,为了让故事真实可信,在拍摄之前,他先带领设计团队描绘出整个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环境:卡梅隆亲自手绘了30多张外星动物的效果图,由动物学家修正不符合科学的细节,然后反复修改定稿。他找来语言学家,专门为这个星球的人创造出一种语言,并要求配音人员学会。
他在世界各地寻找景点——登上张家界的山,潜入深海观海沟(发光的大地、飞翔的神树种子,其实都是他在深海海沟里面的灵感)。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那场烧掉母树的大火——为了抓住这个画面,这“老疯子”放火点着了自己在加州的别墅,搬个凳子坐在后院,看火焰慢慢燃尽自己心爱的房子、生活用品和收藏品,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当时的景象和心情——这些记录变成了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火焰余烬漫天飘舞的画面。
即使如此疯狂,也无法解释《阿凡达》为何如此牛叉,谁愿意拿出5亿美元和他玩,这些点点滴滴积累都源自于他在之前的付出和努力。
在他的上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卡梅隆让这部电影成为史上投资最大,且最成功的电影。14项奥斯卡提名,赢得11项大奖。正是《泰坦尼克号》的商业成功,让他证明了自己有使用特技与资本的能力,才让《阿凡达》爆出五亿投资,还有足够疯狂的人肯陪他玩——疯子不要紧,只要是能赚钱的疯子就行。顺着这条线索追溯,《泰坦尼克号》成功的资本又从何而来?最关键的三个因素是特技、沉船与爱情——它们共同打造了一个沉船悲剧爱情故事。而特技效果的应用则应该再往前追溯:归功于他10年前拍摄的《真实的谎言》,片中他成立的“数字领域”特技公司第一次在片中小试牛刀。还记得施瓦辛格在飞机上的一场打斗吗?三年后,就是这个团队打造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场景。卡梅隆对特技细节的狂热在当年就有苗头——他几乎亲自操办了每一件事情,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解释大船沉没原理,到为杰克画素描。
这种偏执让卡梅隆的预算大大超标,电影公司要求他削减开支,他放弃了800万美元的导演费、制片费以及日后所有的分红,只留下100美元的剧本费,就是不愿放弃特效开支。当然,后来《泰坦尼克号》卖座得惊人,电影公司实在不好意思,又分给他一亿美元。
“只要听到‘你不行’‘你不可能’‘你办不到’这样的字眼,他就会兴奋。”与卡梅隆相交多年的演员比尔·帕克斯顿说,“外界的质疑声一直是成就卡梅隆电影帝国的基础。”水下拍摄的控制力来源于他35岁(1989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深渊》,这部电影讲述了一艘潜水艇遇到外星生物的故事。《深渊》当年虽然一片叫好,却并不叫座。但两年后,《终结者 Ⅱ》(1991年)红遍全球,揽得视觉效果、音响、化装、音效剪辑四项奥斯卡大奖。影迷后来发现,片中液体机器人的雏形就是当年《深渊》中的外星人水柱。有一次,《深渊》的制片人兰道被卡梅隆训斥:“为什么你的皮肤晒黑了?这里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一天在这里工作14个小时,只能在开车上班的路上和第二天早上看到太阳。”《深渊》中的水下拍摄也让卡梅隆在《泰坦尼克号》中对拍摄海难驾轻就熟。
卡梅隆本人对水下拍摄的热爱一发不可收,他耗费七年时间研发自己的私人潜水艇“深海挑战者”,并且在2012年成功地下潜到10912米,进入马里亚纳海沟。他在自述中说:“我经常一个人下潜到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在海底看着这艘沉船,想象当年船上会有什么故事。”有人去山里寻找灵感,有人与人交谈寻找灵感,卡梅隆这种找灵感的方式,伟大而疯狂,让人望尘莫及。在安静的海底,他注视着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杰克和罗丝的爱情故事如海草般慢慢浮上来。
《深渊》+《终结者 Ⅱ》+《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之前的所有积累=《阿凡达》
当然,这三部电影的成功,绝非凭空而来。它们从《终结者》开始。卡梅隆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你肯定记不起来的烂片《食人鱼 Ⅱ,繁殖》,全程在意大利拍摄。卡梅隆与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拍摄完毕,制片方因轻视这个导演,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卡梅隆当年27岁,人不轻狂枉少年。他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学会了使用意大利语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在晚上偷偷剪完了全部影片。在意大利期间,身在异乡,语言不通又备受歧视。卡梅隆有段时间发高烧,躲在剧组安排的小旅馆里起不了床,有天他做了一个清晰的噩梦——一个来自未来的杀手追杀他。他以此作为灵感,写下剧本《终结者》。
回国后,这个才华横溢的剧本引起好莱坞的注意,但是他的“神马”《食人鱼 Ⅱ:繁殖》实在没有为他赢得什么好名声,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一开始不准备让他执导,一直到卡梅隆提出用一美元卖出剧本,但条件只有一个——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高尔答应了他的要求。卡梅隆得到的投资只有640万美元,没法儿找一线演员。于是他开车去找当年还未成名的施瓦辛格。1984年,施瓦辛格36岁,还是个顶着健美冠军头衔的非著名龙套,卡梅隆希望他主演这部电影。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个落魄的家伙在一家破饭店里达成共识。施瓦辛格主演里面的未来战士。为了庆祝这次伟大的合作,卡梅隆忽悠施瓦辛格为这顿饭支付了饭钱。《终结者》的成功拯救了两位难友——票房7800万美元,十大经典科幻电影之一——从此卡梅隆一炮而红,而施瓦辛格的身价上了千万级别。
12岁写科幻小说,被认为是《深渊》的原型
14岁看到电影《2001太空漫游》而迷上科幻电影,开始尝试拍短片
17岁上大学读物理系,然后辍学
23岁看到电影《星球大战》,决定从事电影制作
26岁为《星球大战》《杀出银河系》等影片制作模型和特技
27岁导演《食人鱼 Ⅱ:繁殖》
知道什么是功不唐捐了吗,对于卡梅隆来讲,他肯定不是为了拍出《阿凡达》这样的影响而计划自己的人生,需要特技就培养特技的,需要想象力就开始培养想象力,他是按照自己的内心追寻的东西来实现自己的一次一次地升级,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内心的渴望在向自己传递最真实的想法,是这些真实的想法成就了卡梅隆,因为他的内心从来都不会欺骗自己,他也坚信这个道理,付出总有回报。
这是又让我想起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所有生命的馈赠,其实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生命需要的是你内心真实的声音,需要你用自己的成长配上那暗中已经标好的价格,可能你的付出没有马上回报,可是它总是躲在生命的某个角落,等待着你脚步的接近,你若止步,只能望尘莫及,你若坚定不移,它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