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父母的都知道孩子不好带。我们家宝宝才10个月,就已经很皮了,周末有时候带他一天,都累的不行。但是累只是一部分,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就会让自己很火大,这时候难免会失去耐心,往往会用一些命令式的词语,比如“不要”“不可以”等。
不要站爬高,不要玩水,不要乱跑,不要乱丢玩具,不要浪费食物,等等。但是,这些命令式的词语往往收效甚微,有时候还会引起孩子们的对抗,你不许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尝试。
为什么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做着很多你不准他做的事情?你是不是也有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坏毛病呢?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用非常严厉的态度对待他,这样真的好么?可能你冷静下来,你也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克服。
最近在看《不要,不要,妈妈不要》,这是日本天野庆等人编写的一个绘本,书里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图画解读了孩子的顽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孩子的心理活动的窗口。
初看标题,我以为讲的孩子如何反抗自己妈妈的故事,拿到书才发现,原来是孩子与父母角色调换的故事。
在一个月圆之夜,一家三口睡得正香的时候,“哭闹虫”和“生气虫”两只小怪物从窗口爬进了房间。第二天早上,妈妈就变得非常非常淘气,做起一连串平时不允许儿子做的事情: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把果汁倒在地上,穿着奇怪的衣服出门,抢大熊的气球、在游乐园乱跑、爬到树上摘果子,等等,简直就是一团糟。
但是,妈妈虽然淘气,孩子却一直陪伴在妈妈身边,虽然也一直对妈妈说着“不要,不要”,但却并无责怪之意,流露出的只是担心,而且满怀温柔和爱意。
妈妈把家里弄得一团奥,孩子没要求妈妈马上打扫干净;妈妈只吃三明治里的火腿,孩子没责怪妈妈挑食;妈妈抢走了大熊的气球,孩子跟哭泣的大熊道歉;直到晚上,妈妈还是贪玩不想回家,孩子哄着哭闹的妈妈说“明天我们再来玩个够,好吗?”。
好不容易把妈妈带回家,孩子却发现爸爸变成了熊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在感叹“爸爸和妈妈怎么一点也不听话啊”的同时,孩子在喊出了一连串的“不要”,这么一喊,爸爸妈妈突然就恢复正常了。
玩闹了一天,一家人又困又累,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就进入了梦乡。入睡之前,孩子独白:虽然这一天够乱的,但是太好玩了。即使妈妈不听话,我也喜欢。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的内心不禁融化了。孩子比我们更加包容,也更温柔,他们是那么的单纯和善良。他们很依赖父母,又是那么深爱着自己的父母。
记得有一句俗语“三岁四岁讨人嫌,五岁六岁狗都嫌”,足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顽皮,以及父母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无奈。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不断的用自己的眼(视觉)、手(触觉)以及大脑(思维)去探索一切自己陌生的东西,这个过程难免会伴随着淘气和破坏。
如果我们一直说“不要”,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己的否定,甚至会理解为父母不爱自己,这样对他们的成长绝对没有好处。
所以,作为父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尽量不要干涉太多,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更不要一味的否定和大喊“不要”,而是做好陪伴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