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部落的第一次任务,我已经整理了自己目前的学习方法,我将归纳为:以问题或兴趣为导向,让精读为你搭好骨架、让泛读纠正你的方向、通过批评寻找知识的漏洞,学习知识的来源则是书籍、听书、优秀公众号文章、交流、写文章和运用。这次继续说说怎样通过上述方法强化知识体系的。
“体系”二字,单纯从字面意思解释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等。其大,可至总宇宙,各星系,其小,可至一人一草一木,但一人一草一木之所以称之为体系,亦是与其本身自成一体,互相关联、相互循环,逻辑自洽而成的。如果你懂得一个人身体各个器官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你便已有了医学知识体系,如果你了解植物生存的每一个环节,你也就有了植物学知识体系。所谓一花一世界,便是如此。
因此,构建学习体系可以从大中去,直接学习认知心理学、脑科学和哲学中的认知论,从而参透出学习的终极奥义,也可以从小处来,从一个小问题出发,撬动整片知识点。
如果你有本事的话,就用前者,如果没有,就跟我从小处来。
若是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知识,我会使用以下方法:
一、寻找到一个问题。你最好具备这个问题的初级背景知识,比如我这个就是个法律问题,如果你是学习心理、会计,就寻找一个和专业有关的、但一下子又无法全然想透的小问题。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提供劳务方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接受劳务方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二、收集材料。前面已经提到了学习知识的六种途径。在这个问题上,我会寻找书籍、专业优秀文章、交流、运用四种路径。先来分析上面提及的问题,这个问题最让人疑惑的地方在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劳动者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非主要责任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而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极为相似,是否参照适用。从上面的疑惑点我们可以总结出收集材料的方向:1、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2、劳动者为何会受到上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特殊保护?3、实务中对于此类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其中问题1-2是通过书籍、文章来搜集资料,问题3是通过运用(他人的运用、现实案例)来搜集资料,交流的方式则可穿插适用
三、理解和分析。
在搜集上述资料并深入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回答上述问题:
1、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则是劳动法律关系。两者不同点很多,如果挑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劳务关系比如你家雇佣一个保姆,她白天到你家做清洁,如果不满意工资低就和你协商,协商不成第二天就可以走人,你们互相之间的权利义务都是比较平等的,她想走人也不需要提前30天通知,你不喜欢她想要解雇她,只要付给她相应报酬即可,不需要付给她工作三年的补偿款,不需要帮她交社保。而劳动关系则大有不同,它受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用人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力强,其与劳动者之间有各种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如缴纳社保义务、最低工资标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
2、劳动者受到特殊保护的原因是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国家对劳动者进行特殊保护,将工伤的基本因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而发生的伤害延伸到了上下班时间。这种延伸实际上是对用人单位增加的特殊义务。劳动关系中这种额外增加的义务,有法律法规、工伤保险体系予以保障。由于接受劳务方无上述保护,亦无法律课以义务,若将上述延伸到劳务关系当中,接受劳务方的义务过重。
3、处理不一。
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是构建学习体系最核心的部分。讲述理解与分析的书籍众多,我就引用采铜的方法给大家做分析。在《深度学习的艺术》一文中,采铜将深度学习的步骤分为提问、将新知识解码、操练、融合四个部分,其中将知识解码就可以对应理解和分析:调用新的信息-将新的信息材料进行解码-转化为深度知识-扩展修正回到适应性知识系统。具体到本例中,就是找到新的知识(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务关系的性质)-解码(两者基本特征)-转化为深度知识(两者的核心差异)-回到适应性知识体系(既然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不同,那扩展适用劳动关系的特殊保护似有不妥)。
四、寻找漏洞
得出上述结论之后,要自行寻找漏洞。
一个可能的抗辩理由是:虽然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但提供劳务方上班途中是为提供劳务做出准备,接受劳务好处的是接受劳务方,发生的风险应当最终由接受劳务方承担。对此,可以通过归谬法进行辩解:如果周一上班途中是为劳务做准备,那周六晚上去买打扫使用的拖把而受伤是否也应该由接受劳务方承担,那接受劳务方的风险承担范围很可能会无限扩张。
通过不停找漏洞的方法,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结论,最后让结论的逻辑尽可能完善。
五、延伸
这个延伸部分其实在前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一些。比如收集材料阶段中查阅书籍文章部分,在研究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区别的过程中,就会涉及普通民事法律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从点到面的机会。在查找案例部分,也会了解其他相关问题,这就构建了小小的知识树。以一个小分支做延伸,甚至生出了主干(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是分支,民事法律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是主干)。在我们基本知识积累的时候,是先树主干再建立分支,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则是从分支回到主干,让知识进一步关联。
若是以兴趣为导向,基本顺序也是差不多,知识节奏相对缓慢舒适。资料收集部分会以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让精读树立骨架,泛读扩张知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