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公众号的一篇小文,突然生发感慨,于是,借来题目,回想起这些日子发生的种种。
为了给一个孩子办体育免考 ,昨天,奔波一下午。
最初,L埋怨家长这么晚才说话,最重要的是她觉得是给自己添麻烦。
因为要填写材料,要盖章,要去局里,还要送到考点。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答应了家长。
给局里负责人打电话,发微信,确定相关细节。
下午,家长到校,办妥材料,突然想起自己没有开车。于是,骑车到家,再到局里。
事情的结果,准备的材料出现问题,电话中办事员很客气,帮我想解决办法。但无论怎样都要重返学校,再次办理。眼看时针指向四点 ,一来一回,下午怕是办不成了。而第二天周末,下午就考试,这样的话,免考是不可能了。。。
现场办事领导一句话回绝我,扭头离开了。留下我不知所措,打开手机,准备再次电话咨询,恰好看到一则紧急通知,考试后延。也就是,我们还有机会再办。
回来的路上,想到L的表情和话语,我在想,这一趟值不值,尤其,一下午的课因为办理事情,提前交代给了助手。而,事情也没有办成。我预见回去说明情况,一定会再次听到L的抱怨。
索性轻描淡写。
值与不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助手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们的需求和收获。
而我,失去的只是为他们着想和努力的时间。
关闭车门,习惯性的向车里瞟了一眼,后座上100元钱。
我忙问跟我同去的家长,她说,是自己不小心掉出来的。
回校的路上,她骑电车载着我,我们聊了很多。。。
人与人相逢,或许只是擦肩而过,但,用我心换彼心,并不那么难。
想起,这些日子,中考报名,考院的几位老师,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耐心,不由得感叹,这个世界越来越好!
只要我们尊重对方在先,得到的也一定不会错。
很多时候,恰恰是彼此不打扰的状态反而拉开了距离。
就像下面这个例子。
还是前几天那个八字不合的孩子,其实,孩子的敏感,孩子的叛逆,孩子失去伙伴后强烈的情绪表现,恰恰和他的家庭,他的父母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孩子妈妈不止一次的暗示我对她儿子的“偏爱”,认为我不该有惩罚,不该严格要求。
不止一次,小区相遇,假装看不见。
这样的“冷落”和距离,一方面,是源于他们对我的不信任,也或许是他们本不善交际。其次,最大的问题,恰是他们的自卑心理。
所以,孩子便总喜欢察言观色;总在意老师的评价;总把自己包裹严实,不想与他人沟通;总想我行我素;总想对抗(不写作业,不按要求穿校服)
于是,当我放下自我,我慢慢靠近他,我不希望他能理解我,因为,他的思维只要延续父母的模式,他就不会内心达成和解。
我想,我要做的是,我对你好,于公,是因为我的责任和使命。于私,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宽容和放下。
人生不长,遇见彼此欣赏的,多一些付出,多一些珍惜;
遇见彼此不欣赏的,那是老天给我们机会,让我们从中看见完整的我,从而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把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才有可能体会到他人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