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
最近,网上一则关于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雪上学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衣裳单薄,头发、眉毛以及睫毛已经被风雪染成白色,脸蛋冻得通红,令人心疼,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在高铁站台上抽烟的女人……
—1—
两个月前,坐高铁去北京办事,返程的途中,刚过了两站,老公的烟瘾就上来了。车子一停稳,老公就大步走下车,在站台上一个貌似花坛的圆形物体旁停下,迅速掏出上衣口袋中的烟,背着风,打了几下火机,点燃了叼在嘴上的烟。
为了避风,老公把领子竖了起来,一只手揣进裤兜,一只手时不时弹着烟灰,眯起的眼睛凝望着站台的远方,高高的额头、挺直的鼻梁勾勒出一幅俊朗的抽烟男人的侧影。
正当我饶有兴致地欣赏他时,一位打扮时髦的女人向他走过去,松开手中玫红色的拉杆箱,对老公说着什么,然后接过老公递过去的打火机 ,熟练地点燃了一支烟 ,在寒风中猛吸两口,吐出一串串烟雾,然后甩了甩一头乌黑的长发,下意识地裹了裹藏青色的羊绒大衣,那大衣款式简洁,长至脚踝,是我喜欢的颜色和款式 ,但那抽烟的女人,更是激起了我的好奇。
“但凡抽烟的女人,一定是有故事的女人”。这是我对抽烟女人下的定义。
站台上那个抽烟女人的长发,在寒风中肆意地凌乱着,遮住了她大半个脸,从我这个角度看不太清她的模样。
要么她是一个作家,像三毛、张爱玲,有坎坷的人生故事,用写字的手夹起细细的烟身,激发灵感,亦或排遣抑郁;要么是生活失意,感情受挫,在烟雾袅袅升起中麻醉自我;要么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一烟在手,仿佛有人相伴左右吧……
在那一片烟雾缭绕的背后,该是怎样一个或美丽、或高冷、或颓废、或凄美的故事?
站台上两个抽烟的人,因一个打火机,在瑟瑟的寒风中不时交谈着。
—2—
车子要开了,我打电话提醒老公。两个抽烟的人用专业的动作迅速掐灭了未吸完的烟,匆匆上了车。
那个抽烟的女人跟随着我老公,径直在我们的座位旁停下。天哪!竟有这么巧的事,我们的座位是挨着的。
她放下背包,双手试图举起拉杆箱,想放在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但没成功。老公绅士地将箱子拉过,想替她放上,举到半空却又放下。老公下意识的说“好沉啊!装的什么东西啊!”第二次,老公用力将箱子举过头顶,放在了行李架上。
“是书”,那女人回答道。
听到她的回答,我扭头向她看去,一张好干净的脸!没有一丝粉饰 ,连一点唇彩都没有,说不上漂亮,但却清秀通透,与之前我对她的判断有所不同。于是,对她的好奇不禁又增添了几分。
落座,我问:“出门带这么多书,你是作家?”
“不是,这是给孩子们带的。”
因为之前受到过老公的两次相互助,又坐在一排,她对我们已颇有点熟识之感。正是这种在旅途中结识的,既能聊得来,又不会打扰到对方生活圈的陌生人,才有可能心无芥蒂地倾诉交谈。就这样,一问一答,话匣子就打开了,我无需再猜疑,就得到了一个关于她的故事。
—3—
她,27岁,独身,是个富二代。五年前,他们一家三口自驾去云南旅行,行之一处雪山脚下,真的就遇上了暴风雪,恶劣的天气导致了一场车祸,她和母亲受了轻伤,父亲因被挤压的车头卡在里面,伤势较重。当时交通被阻断,无法到达最近的医院,情形万分危机之时,是当地的老乡救了他们,她父亲的命才得以保住,但至此却落下了残疾。
在当地老乡家养伤的日子,让这个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豪门女受到了平生以来最触及灵魂的教育。
她说在此之前,她根本想象不出还有一群上学需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校舍是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吃的是米饭配几颗青椒或少许野菜的孩子们。她说她的一瓶香奈儿的香水,就足够维持这里一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
由于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对于孩子们,老师和书本更是奇缺。老师少,就不分年级,书不够,兄弟姐妹就共用一本书。
在家时,孩子们就搬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腿上放上书本学习和写字。但他们的内心很纯净,很善良,很乐观。
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无法想象这些山里孩子渴望学习、渴望获得知识的那种迫切心情。
她借住的老乡家有三个孩子,年龄相差不大,大概是六岁、八岁、十岁的样子,在熟识之后,会缠着她讲山外面孩子的世界是怎样的。
她就给他们看手机中的照片,有她的生活照,有她家亲戚孩子过生日的照片,有沿途的风土人情,她还教孩子们如何用手机查阅资料和玩游戏。
她说她所讲的一切,对于那三个孩子来说,简直就像神话,就像梦。看到他们张大嘴巴、瞪大眼睛,一个个羡慕的神情,她的心就好像被刀刺的一样好疼好疼。
回家后不久,她就作出了一个决定:每年利用冬季的三个月时间来这里帮助孩子们读书学习,为的是不让孩子们在最冷的季节再顶着冰雪翻山读书。她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并坚持了四年。
这四年,她给孩子们上课,和他们一起生活,她已经和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孩子们融为一体。
她也谈到刚开始是凭着初出茅庐的一腔热血来刷自我价值的存在感,可是,恶劣的环境,没有网络信号的生活,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也让她有过退缩的念头。
但当她白天和那些纯真的孩子们在一起时,又坚定了她留下的信心。于是,每一个难挨的夜晚,她就疯狂地读书,同时,她学会了抽烟。
她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用抽烟来平复内心,喜欢在抽烟的时候思考问题。有时她只是单纯地喜欢烟,而不是抽,她喜欢那种把烟雾吐出来的感觉,如同释放出心中的孤独。
她爱上了有烟陪伴的感觉。
—4—
听着她的讲述,我为自己最初对她自以为是的猜测感到羞愧。
90后的她,虽不能代表大多数,但已足够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新的不同的视角,去重新看待当下中国年轻的一代。
这些吃着快餐长大的孩子们,他们较少受到物质短缺的伤害,对他们来说,能用钱买到的东西根本算不上东西,而人格、尊严、自由、独立、公平和对美的欣赏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才是他们人生的目标。
他们正在并已经成长起来。
当我带着敬佩之情,向她表达了想同她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们的想法时,被她婉言谢绝。
她说这条路艰辛而漫长,好多的人都愿意帮助那些弱者,但能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她想呼吁人们踏踏实实地持续地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近三个小时地讲述中,这个爱上抽烟的富家女很少谈到为这些孩子筹集募捐、深挖报道之类的事,而是讲述她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以及她身体力行的事情。
也许她不愿这些尽管很贫穷,但内心很纯净的孩子被打扰到,她想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信与尊重。
我理解她对我善意的拒绝,更敬佩她的执着与坚持。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然而,社会共生中的美德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认识,更取决于他们的行动,而这种行动不是一时的冲动作秀或心血来潮,而是抛开羁绊,坚持到底。
—5
是啊,大千世界,万物众生,是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没有谁是可以脱离周围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助人者,人恒助之,助人就是助己。
比如:秋风落了黄叶,化为冬泥,滋养着大地,肥沃了土壤;来年的初春 ,反哺给树根,丰盈着树干,繁茂着枝桠,吐出新绿,再一次绽放。
那是风助了叶,叶助了土,土助了根,根助了干,干助了枝,枝又助了叶,整个过程是那么平等、和谐、自然。此时,你能说哪一环更重要?哪一环不重要?
比如:富家女遇难,被贫穷的山里人救助,那一刻,你又能说谁是强者?谁是弱者?
也许,只有内心贫瘠的人才是真正的弱者。
助人是强者之间的游戏,是建立在人格上的平等与尊重的前提下的帮助,不是简单的给与和施舍。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只有在那个领域里做最强的自己,才有能力和资格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助人与被助这条路上走得从容,走得长远。
一个陌生女人的言行在默默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尤其在看到“冰花男孩”的报道后,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她……
我们没有互加微信,也没有互留姓名,但我却不能忘记她——那个在高铁站台上抽烟的女人,她还好吗?她的那些孩子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