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刑法志(一)
人模仿天地行事,拥有仁、义、礼、智、信五常本性,聪明精细,是所有生命中的精灵。人的爪牙不足以供养自己的物质需要,行走速度不足以避利避害,也没有毛羽来抵御寒暑,所以必须役使万物作为工具,这要靠使用仁智驾驭,而不是单纯凭借气力获取,这正是人在自然界最尊贵的原因。所以不施仁爱则不能成群,不能成群则不能占用万物,不能战胜万物则供养不足。群聚而供养不足,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生出争夺之心。因为争夺之心生出,所以上世圣贤才率先执行博爱大德,大家心悦诚服后主动跟随。百姓跟随就成为群,这样就产生了君;百姓向往纷纷归附,这样就产生了王。
《尚书·洪范》中说:“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选取相类似的作为正名,作为百姓父母的天子,他必须明白:仁、爱、德、让是王道的根本。仁爱依靠恭敬就不会败坏,大德必须依靠威仪才能长久确立,所以才制定礼推进崇敬,制定刑明确威仪。圣人既然内心有明确哲理的天性,肯定要通天地之心,制礼作教,立法设刑,行动合乎民情,这样才能按照天地规律管理天下。所以才说:“先王立礼,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刑罚威狱是人模仿上天用震电威慑杀戮的,温和慈祥则是人模仿上天促进万物生长发育的。《书经》中说:“天秩有礼”,“天讨有罪”。所以圣人依照上天规律制定五礼,依照上天之讨制定五刑。大刑使用甲兵,其次使用斧钺;中刑使用刀锯,其次使用钻凿;小刑使用鞭打。大的刑罚把犯罪者杀掉弃之荒野,小的刑罚杀掉后弃之市场,这种情况的由来已很久远了。
自从黄帝时期发生涿鹿之战,平定了炎帝之乱,颛顼时期发生了共工战役,平定了共工之乱。唐虞时期,天下治理达到极致,但依然流放共工,放逐欢兜,驱逐三苗,诛杀鲧,然后天下才归顺。夏代有启和有扈氏大战于甘地,到殷商、周朝时期才靠军事平定天下。
天下既定,马上收藏干戈,教化文德,仍然设立司马官职,设置六军部众,划分井田,缴纳军赋。土地方圆一里为一井,十井为一通,十通为成,一成十里方圆;十成为一终,十终为一同,一同方圆百里;十同为封,十封为畿,畿方圆一千里。有田税有租赋,田税用以足食,租赋用以足兵。所以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丘是十六井,配备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一甸。一甸是六十四井,配备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和卒七十二人,同时干戈具备,这就是所谓的乘马之法。一同方圆百里,总共封有万井,除去山川和盐咸地、水洼地,城池村庄、园囿大道外,一共有三千六百井,规定缴纳租赋的有六千四百井,配备有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这是卿大夫中封地较大的,这就是所谓的百乘之家。一封方圆三百一十六里,总共有封地十万井,规定缴纳租赋的六万四千井,配备有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这是诸侯中最大的,就是所谓的千乘之国。
天子的王畿方圆千里,总共有封地一百万井,规定缴纳租赋的有六十四万井,配备有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所以才叫做万乘之主。戎马、车兵、干戈平时全部具备,春季打猎以整顿部队,夏天清理杂草以整修营地,秋天练兵打猎,冬季大阅兵狩猎,这些都在农闲间隙进行。
五个封国为一属,每属都有长;十国为一连,每连有帅;三十国为一卒,每卒有正;二百一十四国为一州,每州有牧。连帅每年检阅兵车,卒正每三年一次检阅兵车,群牧每五年一次大规模检阅兵车和步兵,这是先王为国家建立武装保证足兵的大体方略。
周朝王道衰落后,法度破坏,到了齐桓公时任用管仲,实现了齐国国富民安。齐桓公向管仲询问用兵之道,管仲说:“公想要安定卒伍,修整甲兵,大国都必须这样修整,但小国想要修整军备,则难以很快实现目标。”
齐国就通过修整内政来加强军队法令,因此在里中确定出军卒制度,军政就在封邑中完成。把什伍之家联系在一起,居住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享,所以在夜战也能听到相互间的声音,白天作战能见到彼此,危急时刻足以为彼此而战死。这种教化形成后,齐军外攘夷狄,内尊天子,安抚诸夏。齐桓公去世后,晋文公接续,也是先行安定其民,制定被庐之法,总率诸侯,成为一代盟主。但晋国的礼制已经超出本分很多,又随时苟合以便求得迅速之功,所以不能算是先王的法制。这二伯之后,两国都逐渐衰落,到鲁成公时制定丘地缴纳租赋的规定,鲁哀公又另改田亩和家财各为一赋,使用这些钱财进行大规模狩猎、治兵、大阅兵,这些都偏离正统。
《春秋》在书中对其进行讥讽,是为保存周朝王道。于是师旅频繁出动,百姓疲惫贫困,再也没有了为国家伏节死难的大义。孔子对其十分伤感,他说道:“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所以他称赞子路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但子路却说:“千乘之国,摄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说明治理税赋和军队的同时也要教导以礼义。
黄其军
作于2021年5月21日(古历辛丑子年四月初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