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讲课是我的工作,之前的文章我分享过,要当众“讲”的好,是得刻意练习的。就我个人而言,私底下也花了不少功夫去磨炼这项技能。
很久以前,我一直长时间误以为,站在台上的那个当众“讲”,不就是自己尽情地说吗,尽情地表演,没有考虑台下听着的感受。后来大量学习才恍然大悟曾经我是多么的无知。
现在,我对当众“讲”的理解是,不管演讲、讲课、讲座,还是两个人之间的讲话,其实就是一个“能否有效沟通”的问题。
你在台上讲的东西,下面的人是否听见,是否听进去,是否接受了你的内容、是否达到你讲话的目的......这些都是双向沟通的学问,而不是一个人自嗨型的独角戏。
近来,我将学校里的艺术美学课带到了校外,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提高审美,提高对美的感悟和捕捉能力。校内是讲课,校外是讲座。针对校外的讲座,对我来说,每次准备的时间更多。因为要花很多精力把专业知识“翻译”成非专业人士能接受的语言。相比之下,三尺讲台上的讲课简单,对象就是学生,内容设计不会有很大变动,而针对校外非专业人士,在内容设置上就相对难些,需要更充分的准备。
我现在的讲座越来越多,准备内容的同时,有些细节把握好了,讲座质量更好。
以下几个细节,都是我每次讲座之前,必准备到位的点。
1. PPT设备
如今PPT成了辅助讲课的利器,我的内容精华全在PPT页面里,可不能出半点闪失。因此,我每次讲之前的头一天,我都准备好了设备,包括投影仪、各种(Mac电脑和Windous电脑)转接头、翻页器,我还要自带插线板,说白了,就是不依赖现场主办方设备,自己都能摆好设备开讲。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各个不同会场常常临时出现的意外状况发生。这个习惯让我屡试不爽!
有一次,我问主办方投影仪有问题没,他们很肯定的说没问题,结果到现场 ,发现他们的投影仪有严重色差,要知道,我的内容都是艺术影像资料,严重色差——简直就是灾难。好在我自带了所有设备,才没有受影响。
有一次,会场的插座离我放电脑的位置太远,又没有多的插线板,好在我自带了所有设备,没受影响。
2. 听众定位
我有一个工具清单,不同场合的讲座,听众人群不一样,我用这样清单自问自答,去揣摩听众的需求,很管用。
1)你们是谁?为什么来听这次讲座?
2)你们关心什么?
3)你们想获得什么?
这些问题是学习了演讲大师魏斯曼《演讲圣经——说的艺术》里提到的重点:我讲得再好,再多么的出神入化,但是,听众在乎的是“这跟我什么关心?对我有什么好处?”
为了搞清楚以上三个问题,很早我就会给主办方电话询问关于参加这次讲座的什么人群?他们的是否有美术基础?他们对什么感兴趣?等等。然后自己再总结。
3. 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
理清了听众定位,接下来,就得好好设计下头和尾了,我得用心思考下,如何把专业和不同场合的听众做一个很巧妙、有趣、自然地衔接。比如摄影讲座时,遇着在座的都是宝妈,就从拍孩子的话题开始,并且要多点反面例子,大量搜索那些不会拍孩子的案例给他们看;如果这是年轻人居多,就从吐槽朋友、情侣拍照的囧事开始。
结尾紧扣讲座主题和听众的定位,分享我的审美理念,倡导他们开始养成发现美的习惯。
以上三处细节,帮助我每一次的讲座都顺利有效的完成了,尽可能地让听众实实在在有所收获,对审美有更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