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名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直觉得故乡的定义,应为一个人的出生地;可是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对这里的山水人物、风土人情生出的热爱竟超过了对故乡的眷恋与遐想,真是“直把他乡作故乡”了!美丽的塞外小城巴林右旗大板镇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20年的朝夕相伴,足以让人生出深深的热爱,足以让我渴望为它制做一份彰显个性的名片。

一 山水传奇

大板镇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城。

历史悠久的查干沐沦河蜿蜒曲折缓缓流淌在小镇南边,世世代代哺育着小镇的居民。查干沐沦为塞北名川之一,早在辽代便以"黑水"著称。查干沐沦河"黑水"之名源于其上游的辽代圣山——黑山(赛罕乌拉)和黑水岭。清代中期,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以为"黑水"之名不详,遂改为查干沐沦(白江),沿袭至今。小镇居民习惯称之为“南河”。

夏天,孩子们喜欢到南河捉鱼摸虾戏水游玩;然而南河最热闹的时候要属每年的春节。立春过后,东风乍起,天气变暖,南河是天然的滑冰场。大人孩子玩得热热闹闹;天气好的时候,一只只风筝也被送上了蓝天……

近几年,为了缓解地区季节性缺水压力,南河下游的德日苏宝冷水库落闸蓄水。水库总库容9882万立方米,水面面积为18平方公里,湖中有岛,面积45公顷。水库最近更名为“巴林湖”,美如遗落塞外的一颗明珠。春秋时节,这里成了候鸟迁徙的栖息地。成群结队的天鹅、大雁高歌盘旋,会在这里迁延3个月之久,成了旅游及摄影爱好者的追逐之地。

南河再往南就是“南山”。南山很小,并不巍峨峻朗,却有着曲曲折折的优美曲线。清晨傍晚,周末休闲,很多人都会选择爬南山。每逢端午节,爬南山更是小镇的传统盛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几乎举城出动攀南山;所有的警察都会出动维持秩序。真可谓“大板有南山,相看两不厌”!

小镇人对南山的钟爱应该是有原因的,相传康熙曾经在这里射虎。

史书记载,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女,也就是康熙的姑姑固伦淑慧公主在顺治五年下嫁给了第一代巴林王色布腾,仅隔四十三年,康熙又把荣宪公主下嫁给了色布腾的孙子乌尔衮。

这位和硕荣宪公主,相传就是《康熙王朝》中“蓝琪儿”的原型,深得康熙宠爱。康熙帝在公主下嫁后,曾经四次远赴巴林巡视。现今位于查干沐沦河边的大板镇内,有一座著名的康熙行宫。这就是荣宪公主为便于父皇巡幸,于康熙四十五年建造的。而做为皇帝的行宫,这也是中国北部边疆唯一的一座。

在历史中也有多次康熙射虎的记载,可见南山射虎这个传说还是颇有可信度的。

这里是山环水绕的田园,生活节奏缓慢,在快节奏的今天,小镇居民的生活显得十分惬意。

二 守墓神灯

距大板镇十几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依山旁水的村庄。东望山峦起伏,绵延在视野的尽头,山上盛产的巴林鸡血石闻名遐迩。西面是查干沐沦河,流域内孕育蒙元文化和契丹文化,被巴林草原称之为母亲河,百十户村民日夜听着母亲河的汤汤流水。村头伫立仙人掌一样的石碑,油黑的石面上镌刻着金黄色的字体——珠腊沁。

“珠腊沁”是蒙古语,汉译是神灯的意思。

清顺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固伦淑慧公主远嫁千里之外的巴林色布腾郡王,续写了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的和亲故事。

与公主一起陪嫁的还有七十二匠人和300户随扈仆从。浩浩荡荡的车队一路向北,离开京城穿过古北口,凛冽的漠北风迎面扑来,行至西拉沐沦河已是深秋,对岸就是巴林草原了。残阳如血,晚霞余辉洒在河面上,公主驻足河边,发誓要建座桥,把漠北边关与中原连在一起。

牧民们说,公主的到来,给淳朴的草原带来无限福祉,似清风扑面,母仪巴林。七十二个能工巧匠带来的进步思想和文化,让沉静的巴林草原从此与大清王朝同频共振,悠扬的马头琴与蒙古长调传向华夏。

草原人太爱这位慈母一样的王后了,以至于公主六十九岁百年后巴林人三选墓地,让公主在风水最好的地方安息,把她在西拉沐沦河上捐建的石桥命名为“公主桥”,并在珠腊沁村南面的山岗上建了“公主庙”。

在民间,有关公主的故事脍炙人口,尤以“榆林”卫队最动听。传说固伦淑慧公主去世那天夜晚,黑魆魆的长夜无风,河水哀吟,长歌当哭,巴林草原沉浸在哀婉的氛围中。倏然,平地冒出一千双手托举神灯,公主长眠后这些神灯不灭,后来化作一千棵榆树,常年为公主守灵,“珠腊沁”的村名也由此延传至今。

珠腊沁共三个自然村,这里的牧民世世代代为公主守墓,至今保留着最为完整的传统祭祀礼仪,这里的古榆树群,已经成为故乡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三 巴林美石

大板镇西北有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雅玛吐山,这里出产的巴林石美名远播、享誉海内外。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的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关于巴林鸡血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羿射九日之后,剩下一个太阳因为害怕而藏起来。世间一片漆黑,民不聊生。太阳神炎帝看到了,为了把光明和温暖送给人间,就每天用金鸡驾金车赶着太阳从东到西。日积月累,炎帝也倦怠了。于是炎帝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一只金鸡蛋交给巴林草原上的鸡公和鸡婆孵化,让金鸡日后留在人间。每日早上呼唤太阳升空,提醒人们耕作。有一个专喜在黑暗中为患人间的妖魔,他心生邪念,想千方百计干掉金鸡蛋。鸡公鸡婆为了阻挡妖魔,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双双惨死在妖魔的魔爪之下。恰在此时,小金鸡破壳而出,且见风就长,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气宇轩昂的大公鸡,引颈一声长鸣,唤出太阳,震死了妖魔。在鸡公、鸡婆殉难的地方,鲜红的鸡血染红了大山岩石,人们为了感念鸡公鸡婆之义,把这里的岩石称作“鸡血石”,并把鸡血石当作珍贵的宝石,竞相收藏。

大多数人只知道巴林鸡血石,却不了解业内人称“一寸福黄三寸金”的巴林福黄石。 巴林石中,凡主体呈黄色,且地子透明或半透明者,均属巴林福黄石类。巴林石建矿初期,在第一采区中,负责1号采坑的釆石工班长名叫刘福,当时工人们都习惯称此坑为“刘福卧子”。而“刘福卧子”采出的巴林石90%的品种都是黄色,此卧子采出的石头,在市场上或加工车间都称之“刘福黄”。用这种黄色石头制成工艺品,打磨抛光后其地子呈透明或半透明,色泽有浅黄色、油黄色、蜡黄色等,不用打油上蜡,自然出现油光。此石质性细腻、温润、洁净,凝重而又富有灵性。细观察其颜色、纹理和质性,与寿山的田黄石极为相近,难分伯仲。田黄石所具备的色泽、质性特征,巴林福黄石不但具备,而且还有鸡油黄、蜜蜡黄等特殊品种。因此,巴林右旗工艺美术公司的领导把“刘福黄”去掉“刘”字,改为“福黄”,定名福黄石。

巴林石品种繁多,雕刻、篆章、及微雕工艺精美绝伦,由巴林石带动的产业是小镇的一大特色。巴林石一条街、巴林奇石馆值得一看。那些造型奇特、色彩丰富的原石,雕琢巧夺天工的雕件,都会让你叹为观止。“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每次观赏,都会生出这样强烈的感叹!普通百姓玩不起名石,但是如果远方的客人感兴趣,送一枚普通印章还是很乐意的。

四 巴林文物

巴林右旗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截至2003年,探明这个旗境内古代文化遗址20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1处,市级保护单位7处。

巴林右旗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8月,由自治区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全区第一家旗县级博物馆。201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首个获此殊荣的旗县级博物馆。目前馆藏珍贵文物555件(组、套):经国家文物专家组鉴定的一级文物238件(组、套);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二级文物163件(组、套)、三级文物154件(组、套)。

巴林右旗文物基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辽文物";第二部分为"史前文化文物";第三部分为"民族民俗文物"。

"辽文物":通过辽代州城遗址、皇陵及契丹贵族墓葬出土的精品文物,展示了辽契丹皇室及贵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丧葬习俗等辽文化。陈列中以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精美的瓷器、各种丝织品;辽庆陵陪葬陵出土的"太叔祖哀册文"、"宋魏国妃墓志铭"等契丹文、汉文六合墓志等珍贵文物为亮点。

"史前文化精品文物":通过那日斯台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石器,展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拉沐沦河流域远古先民们的识玉、制玉、尚玉,以玉为尊的神秘习俗和精堪的制玉工艺。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了巴林王服装、康熙龙袍 ;蒙古贵族服饰;清代瓷器;蒙古族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展示了巴林历史文化。

五 民俗风情

巴林草原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蒙古族的故土。这里保持着一种传统民俗——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平时人们遇见敖包,都会顺时针逆时针依次各转三圈,在敖包附近拣寻石块,放到敖包之上;节日里还会向敖包波洒牛奶、美酒,跪拜祈祷!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日。当日,全旗的牧民乡亲纷纷穿上民族盛装,欢聚在赛罕汗乌拉山敖包旁,共同参加隆重的"祭敖包"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

赛罕汗乌拉辽代称“大黑山”,是契丹皇朝首祭之神山。这里有庆陵、怀陵等葬有辽太宗、穆宗、圣宗、兴宗、道宗等辽代五位皇帝、九位皇后、五十多个皇叔、驸马和大将的墓葬。这里有辽代鼎盛时期的庆州、怀州、黑河州等城州遗志。史记记载,(庆州)“塔庙廛楼,略似燕中(今北京)”,庆州在辽国上京诸州中尤为富庶,“辽国宝物多聚藏于此”。辽庆州白塔和辽庆陵的浮雕是辽代塔寺雕刻艺术的典范。

赛罕汗乌拉山林草茂盛,飞禽野兽众多,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板镇内有赛罕汗乌拉自然博物馆。到2009年区内记录有野生植物770种,鸟类232种,野生哺乳动物37种。

每年国庆节前后,是赛罕汗乌拉最美的季节。塞北的秋风赋予了神山最丰富、最美艳的色彩,像艺术家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山上的蒙古栎叶红如火,而白桦树叶片金黄,野山楂、山丁子果实红艳,叶色浓绿……行走在山间,秋风习习,雉鸡时鸣;脚下落叶松软,鼻息草木芬芳;仰视蓝天白云,遥望层林尽染……犹如人间仙境!

草原盛会“那达慕”,也是不能不说的一大盛况。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最隆重的盛事。“那达慕”大会有一些固定的传统节目:赛马、摔跤,射箭,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草原是艺术家的摇篮。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着“三个乌珠穆沁人中必有一个摔跤手、三个巴林人中必有一个民歌手”的谚语,表明巴林草原自古便是歌唱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斯琴朝克图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作曲博士”,《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蓝色的蒙古高原》等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表演艺术精湛,多次在全国演出中获奖。以这里的民族风情和特色资源为题材创作和拍摄的《巴林婚礼》、《巴林石传奇》两部纪录纪实影片,充分展示了这里的民族风情、文化底蕴和独特资源。

从巴林右旗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热土中走出了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纳·赛西雅拉图等一批蒙古族文学巨匠,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蒙古新文学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影响和激励了几代草原人。

巴林蒙古民族对蒙古族服饰、蒙绣、蒙古象棋木雕等制作工艺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技艺纯熟,生产销售初具规模,在新时期这些传统技艺又被赋予了时尚和新鲜的内涵。这里的民间艺人制做的蒙古袍远销外蒙、日韩、以及一些欧洲国家。

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蒙古族人宽广的心胸,浑厚的音域。游牧民族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他们善良纯洁、幽默豁达、心灵手巧;似乎人人都是艺术家。随便一个民间艺人吹拉弹唱都能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六 小镇日常

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游牧民族自古就有依山傍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俗,蒙古包是这里常见的特色建筑。改革开放以后,牧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大都已经选择定居生活。但是把最尊贵的客人请进蒙古包做客依然是这里淳朴民风的独特表现。烤全羊、手把肉、马奶酒、蒙古奶茶是招待客人的标配;在酒宴上唱蒙古长调,敬献哈达是最高的礼节。

牛羊肉和奶食品是这里的主要食材。秋冬季节牛羊肥壮,家家户户都会把冰箱冰柜存满牛羊肉。草原风俗原始质朴,极少工业污染;牛羊保持还着自然草牧场放养的习惯,草原牛羊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口味极佳,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喜爱。巴林烤肉、蒙古奶茶、奶的豆腐、炒米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广受欢迎。这里的孩子们去外地的读书,最怀念的大概就是家乡的牛肉干了。

小镇里最有趣的要数“西式、中式、蒙式”混搭风的婚礼,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格外引人注目。蓝色是蒙古民族钟爱的颜色,这也许是源于游牧民族对蓝天白云的喜爱吧!蒙古包要装饰蓝色云纹,婚车或新买的爱车要系上蓝色绸带,新郎会穿蓝色蒙古袍,敬献尊贵客人的是蓝色哈达……

在这里生活了20年,经历了无数的事,认识了很多的人。我今天最想写一写的,却是两个不知姓名的普通老人。

卖切糕的老人。老人现今七十多岁的样子,高高瘦瘦骑一辆老式二八自行车,车后座上带着一个白色小木箱,木箱里用棉花和白布装饰做简单的保温处理。黄米切糕提前称量好,装在塑料袋子里。老人的切糕金黄软糯,大红芸豆软烂丰富;深受居民们喜爱。最可贵的是,他迄今为止卖了二十多年,味道和价格竟从来没有改变过!记忆里每年都会买几次老人的切糕。老人和他的切糕注定要成为小镇最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磨刀的老人。“磨剪子来抢菜刀——”老人串街走巷,他的歌声也传遍大街小巷。老人诚实肯下力气,磨的刀耐用,一听到他的吆喝,主妇们纷纷把待磨的菜刀、剪子送出来,交钱、走人;老人把刀磨好自然会放到指定的地方。任凭哪一个路边、墙角,一块小小的空间,老人用自己的诚信和力气,寻得属于自己的一份生活!

这两个老人,是城市的剪影;是城市真正的名片!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勤劳质朴;生活悠然缓慢,富足而美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