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1.12.17,我34岁,没有仪式、没有蛋糕、没有许愿,唯独做好了今天该做的事情。为什么如此强调年龄呢?因为过了今天...呃...又或是下一年,我就是概念上的中年女性了。也许抱着青春永驻的幻想,对年龄敏感的现阶段本该弱化岁数,但这正是我该骄傲之处,我...在这地球一隅,较为顺利的存活了34年,已是何其幸运的事情。
既然以年龄开题,就以24岁为分水岭吧!之前,我完全凭靠感觉去成长,自以为拼命向前了,很是任性...怎么形容我青春时期的脑回路呢?有了,我的大脑像海草,她无用且飘摇...哈哈哈哈哈哈...以此自嘲,倒是很合适(所谓未曾清贫难做人,不经打击永天真)!24岁,好在人生中总有一些天赐的觉醒时刻(我曾让自己掉落深井,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美丽的惊喜—曾经的笔记摘录),此后10年,我选择了一种“打碎—重塑”的成长方式,那种反复的对自我全盘反省的经历,真不怎么好受,但收获颇丰。
工作即修行:我,一名普通的消化内科大夫,工作给予我的,不止是维持生计,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里,可以让我清楚的观察人性,不分贫富尊卑、上智下愚,关于“生、老、病、死”这人生四苦,无不让人感叹、唏嘘。因为这个职业,我懂得了敬畏生命、面对死亡,随即也产生了灵魂一问:既然每个人都会死去,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也许是一个多解的哲学问题,我也正在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在查房的过程里,发现了三本有力量的床头书,分别是——《圣经》(重症医学科里一位多处插管的清醒患者在读)、《般若波罗蜜心经》(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读)、《瓦尔登湖》(一位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的在读),这些书籍似乎有关于信仰,不容我忽视。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学会了怜爱与慈悲,让我的心境变得较为平和,更是明白,生命的复杂,就在于不可预期、不容解释、不能厘清。因为工作,结识了不少好的老师、朋友、同事(也就奇怪了,遇到的咋都是这么好的人呢),正是他(她)们的存在,让我能够在感恩中享受这份工作。
生活不悲不喜:对我来说,想要好好生活,就先做好自己手边的事,把日子过好,好好照顾自己...尼采是这样看待生活的,他说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而这辨认的过程,一持续就是10年。活的纯粹、真实、有爱(这些属于我孩童时期的东西,并不愿意随着成长将它们舍弃)...正视自己(我几斤几两自个心里还是有谱的),悦纳自己的缺点(缺点这玩意儿在我身上可海了去了,不缺心眼儿就成),学习客观看待事物(少把个人成见带入,已谢天谢地)...在此,要感谢我生命中的两位良师益友、亦亲人,一位是我亲爱的姐姐,吕老师,毕竟从我入老娘骨盆的那刻开始,就一直在享受她为我“铺路”的福利了,她的默默守护、付出,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姐姐所承担的范围(她亲口对我说,在产房门口等待十七出生的时候,她有一种幻觉,在里面的不是妹妹,而是女儿);另一位则是我的爱人,陈先生,我向他学习着用男性思维去看待与处理事情,遇到矛盾时,鼓励我跟他说明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在充满‘硝烟味’的氛围之下,‘说实话’这件事本身就极有风险,有时一句话就像颗炸弹,轰得你头晕脑胀),倒是很高效,一般矛盾的处理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没有啥事儿,是一听啤酒、一碟凉菜解决不了的)。
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在这个年纪谈钱,已经不伤感情了,对于金钱,嗯...取之有道吧!虽然金钱换不来生命,但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倒是真的,毕竟肝移植手术也需要61万的。从稻盛和夫老先生审视金钱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在享受国家红利,拥有财产的多少,是依据个人能力,国家赋予了你我支配这些金钱的权利,所以,能力及此,收入随缘,聊胜于无;关于个人税款缴纳,也让我有了些许的自豪,在城市建设里,有我的一砖一瓦,也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情不是么,嘻嘻。
忠于梦想,终于梦想:有人说梦想这种事儿分两种情况——有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显然我不是);另一种人则要到了一定年龄才突然发现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像是夏天的雷阵雨,下雨之前你压根儿想不到会下雨,可一旦下了这场雨,就是电闪雷鸣!我的梦想,按照时间顺序,可总结为:不想当医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其实我做梦都想会骑自行车)...哈哈哈哈哈哈...
懒惰就是懒惰,没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可以给它:一年前有个学生跟我说——吕老师,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跟你们那一代不一样(咋个不一样?),我们这一代都比较佛系,不怎么能吃苦。咯咯...什么时候开始,佛系成了懒惰的代名词了呢?佛该不高兴了。也许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扭曲、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似乎又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一旦到期,必定偿还不起(因为曾经的懒惰,如今的我正在加倍清还)。
在父母、公婆眼里,我是孝的,但不一定是顺的:家有四老,如有四宝(我家‘四宝’的性格...嗯,迥异),因为有他(她)们作为我最强而有力的后盾,才得以让我在工作、生活中不用刻意去平衡时间,但是问题随着照顾十七相继出现,与十七的教养方式无关,而是我不经意间开始侵入他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按照自以为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横加干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真觉得自己很烦人...父母对于我们并无太高要求,所以在我看来,对待父母,理当给予充分的空间、尊重、信任,重视他们在意的,不迫使接触让他们觉得不自在的事情,在我们的陪伴下让他们有里有面儿的度过余生。
孩子从来就不和成人同属一国,她是自然的孩子:十七刚出生,软糯糯一小团子,趴在我胸前的那一刻,终于意识到,一个新的独立的生命来了,她将带着她的“一万个为什么”去成长,而我则有“三万个不知道”来应付她...这不是我想要成为的妈妈,也便开始各种尝试,做甜品、画画、读书、练琴,唯有读书这件事情坚持了下来。十七的生日,除了一周岁以外,其他两个生日,我都是缺席的,但并没有多少歉疚感,我们都只是在做自己份内的事情罢了...现阶段,她成长她的,我则进修我的。曾看过、听过不少育儿经,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首小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很温暖、很有力量的小诗,我的小蜗牛,咱们走起喽...咯咯)
每经一事、每长一年,都会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多加深、拓宽那么一丢丢,值得感恩的太多,慌忙间,竟不知该感谢谁。此刻,是该感谢岁月,感谢岁月送给我幸福和苦难,也随赠予我清醒与冷静,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积极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已是这漫漫人生路上足够丰厚的回报了。借以杨绛先生的话语结尾吧——世间皆苦,唯有自渡;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实在是太喜欢这句话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