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即个人通过压榨自身以谋求在恶性竞争中取得优势。我尽量通过简洁定义来避免对它的冗长解释,现象上现在的鸡娃教育就是这一内涵的直接体现,996也是。
这意味着从受教育到工作,人们越来越少有可能完全的避开这一趋势,尤其是这一趋势正处在一个特定发展周期且漫长延续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没有办法期待宏观结构上的改变,我们能够考虑的最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更好的适应它。
今天我主要想谈谈那些值得深思的被动适应现象,那些相对消极的。
适应意味着一个人需要作出必要的主动调节,无论策略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如果不能调节,人的身心系统就会在一种极端情况下进行被动调解,而这种被动调往往需要支付另一种形式的代价。
这让我想到精神分析里的症状所具有的适应功能。症状是精神结构冲突妥协的产物,它以制造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
社会也有这样的调节机制,它最终会被呈现为一个偏离社会整体预期,却又相对普遍的群体现象,比如现在越来越流行的躺平。
躺平直接否定了社会生产体系,它意味着一个主体不再为其他主体共在的生存系统创造价值。
单个玩家的每一轮努力,必须最终有利于其他所有玩家
这似乎是一个完全背离主流信念的行为,但有趣的是,当今的社会语境对它有着极高的包容度,尤其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之间。
人们越来越无感甚至是厌恶那些勉励学习和奋斗的口号,反而越来越多的对那些包含躺平在内的代表颓丧态度的行为给予认可和推崇。
躺平虽然是少数人做出的行为,虽然它在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戏谑,但它在精神上已经成了很多人尝试认同和共鸣的一种权力姿态,放弃的权力。
这也让我意识到,社会越来越缺少了一个失败后重新开始一次的restart机制,也缺少了一个为失败和暂时弃权兜底的安全基地。
胜利往往终结乐趣,而失败维持乐趣。只要失败有趣,我们就会继续尝试
想到前阵子在《Reality is broken》里面读过的一句话:在一个集体游戏里,任何人都不应该自己玩的不够好而被迫出局。但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出局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高,躺平就是出局的结果之一。
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玩得不够好而当替补、坐冷板凳。要体验真正的意义,不必贡献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我们必须得到做出贡献的机会
在我看来,躺平不仅仅是结果,也是过程。所以躺平可以按照究竟程度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表现为学习和工作热情下降,价值感和意义感减弱。社会功能上能够延续自己的日常任务活动,学习和工作能力也相对稳定。偶尔伴随轻度抑郁的情绪,熬夜失眠,但也有一定的复原力。
中期表现为学习和工作热情大幅下降,学习和工作能力也明显下降,呈现一种勉强应对和维持的水平。孩子开始厌学,成人开始摸鱼,这时候人们的价值感,意义感等高赋值的主体体验开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分离,注意力转向了即时满足为主的刺激娱乐活动,一些成瘾行为开始出现,并且整个过程里并不伴有真正的满足感。
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我们宁可艰苦工作,也不愿意无聊娱乐
到晚期后,躺平就是真的躺平了,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人们彻底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孩子放弃了学业,成人放弃了工作,整个人伴随着一种中度以上的抑郁情绪,社会功能也完全丧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由于解构了生存的意义,改变了自我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反而在一种哲学层面上接受了躺平。这些人会寻找在这个新领域中独有的一些生活乐趣和生存之道,他们的生存领域与这个社会系统彻底分离。
意义是我们置身比个人更宏大的事业所产生的感觉,是我们的行动比个人性命还重要的信念。说一件事有意义,意味着它不只对我们自己,对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对一个更宏大的群体如社群或组织,甚至对整个人类有值得一做的必要
在整个躺平过程里,你能看到一个人逐渐远离社会主流的过程,在开始躺平的过程里由于伴随着与原有体系的撕扯和冲突,反而是最痛苦的阶段。到了真正躺平了那一刻,得到的却是一种适应。
在这个适应过程里,有些人是主动躺平的,而另一些人是被动躺平的。后者要比前者痛苦的多,因为前者是不想继续游戏了,而后者是不知道该如何游戏了。
任意参与和离去的自由,则是为了保证玩家把游戏中蓄意设计的高压挑战工作视为安全且愉快的活动。
这些都是有代价的,除了那些可见的社会消极,它也解体了人类社群纽带的在一个最基本层面的信任和依赖。那个过于功利的价值反馈系统会让人们更多的启动经济学思维,会让人们越来越敏感于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倾向于开启付出最小原则,无论时间上还是情感上。躺平就是只要0付出,任何回馈都是赚到。
我们渴望分享经验,建立纽带,一起完成所有人都看重的事
这也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心理危机可以通过重构生存信念的方式得到化解,然而这种被迫调节嘲讽的是我们的整个社会系统。
因为它让整个社会游戏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零和博弈,胜利的标准越来越同质化,人们越来越难以在标准之外得到社会的整体承认。
这就像是一个不断迭代版本的游戏。一开始,我们创造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慢慢的,我们制定了一些规则,我们开始让那些玩的足够好的人获得更多的奖励,也激励那些玩的不够认真的人更加努力。后来,我们不断提升游戏的门槛,我们只奖励那些最头部的人,冷落甚至惩罚那些玩的不够好的人。
最后,一些玩家开始弃权,然后弃权的玩家越来越多,开始玩起另一种游戏。在那个游戏里,没有任何正负强化,也没有任何憧憬期待,看似解脱,实则无望。
也许那个优秀玩家的游戏需要一些试错机会和弃权冗余,也许这个失败玩家的游戏需要一条上升通道,也许它们本不该如此分化,它们本就是一个完整游戏的浮动空间。
社群精神是一种强烈的团结感、凝聚力和社会纽带感,能预防孤独和疏离。在一个从前让人感到无趣、乏味的空间体验到社群精神的短暂爆发,还能永久性地改变我们与这个空间的关系。它会成为一个我们愿意为之行动、为之效力的地方,而不再是一个匆匆走过或冷眼旁观的地方。
也许这个游戏需要暂停,甚至是回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