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相逢,握手的温暖与喜悦
人生漫漫长路,知己难寻。
华灯初上的夜,静谧的校园,夏虫声萦绕耳际,球场的呼唤声渐远,把车上的尘土掸尽——成都,12中,以独有的热情迎接远方的来客。
我端坐在会议室中,嗨咕一个冗长的欢迎仪式可能将要展开……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满怀期待他们到来的心情。
一个难忘的时刻2011年4月24日22:33,房门轻启,没有想象中的喧扰,没有印象中的不可高攀,那位身着耐克紫色休闲服的小伙映入我的眼帘,蓬松的头发,古铜色的皮肤,双肩背包挎于胸前,憨憨的笑容只似从梦中深处飘来。他与周围环境的如此相称,又有种特殊的气质想让人接近。是的,这就是他们,来自香港灵粮堂刘梅轩中学的同学,港中文郎咸平教授所说两岸三地教改最成功的结晶,究竟是如何高人一等呢?
欢迎式上,一举手,一投足,大方的气质,东西方教育精髓兼有的奇德,儒家思想与基督教义的完美结合。神秘感的光环将他罩住,在一桌相对的位置的天马行空一番,终于等来了脚步轻轻的到来。他没有过多的话语,一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你好”从嘴中吐露,一支志诚的手已向我伸出,还有那憨的微笑挂于脸,仿若只一个熟透了的红柿。
那似有还无的知己味道,是会议室果盘的鲜橙,热情而散发着提神的香气。
(二)相知,交融,互补一困惑与成长
星期一的晨曦微露,巴蜀大地却迎接着烈日的炙烤。
昨的些休整,对他的印象,也从他单薄的名字向光坏更深处“漫溯。
俞纪明,1994年2月19目出生,现念中五(相当于大陆高二),好K歌,成绩不错,喜欢东野圭吾的日系推理小说却对港台明星不感兴趣。端详着书柜中的续波丽手办,他用毛市轻抚了下头发,说道:“你也喜欢EVA吗(日本动漫名)?成都也有同道中人,真是幸会,”我微笑着应答,面对传说中的神人,褪去光环之后,或许只是个普通话稍逊,却瑕不掩瑜;出生在香港,骨子中依旧炎黄子孙的血统,与我有共同爱好的同学。
俞纪明在高二·十四班的第一次登场;在我这个没有执照“老师”的教读下,他练习十分钟之后终手算能镇定自若地上台,像挤牙膏般将一小段自我介绍从纸张“翻译“出来,大家从起初的心中满怀期待到听得一胎茫然,掌声却始终响亮,打铃上课,老师面带些许愁容,抱着手提电脑和一堆教辅书地走了进来,一上课便是做题,一做题便是笔尖沙与联系吧的死磕,漫天飞舞的粉笔灰如柳絮般与之“交相辉映”。步入正轨,仰乎一切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个观摩的香港同学罢了。
至于跟班学习,香港的教学进度总体比我们要慢一些,知识难度系数低一些。比之内地的早八点一路高敬猛进到晚八点下才下晚自习的现实,下午四点放学便可回家总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阳光灿烂的升旗仪式,因拍照的缘故我到了从未有过的第一排,相机中的他们,自信,阳光。微风拂过他们的裙摆与衬衫,如被风带到远方的清公英,飘飞与降落都是如此优雅与洒脱。
课间,大概由于最初的怯生,并无多少同学来主动搭讪。全班是大陆学生在高考下磨练奋斗的缩影,课间也不停息的与作业鏖战。俞纪明或许为了合群,书包中轻轻抽出自己的一本通识教育的书和几张作业单开干起来。他的任务量不太大,除了几段对我们理科生颇艰深的文言文,其它部分如怎样与朋友相处的内容都比较容易上手,总体感觉与大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无二。他让我翻看了其它几本书,全彩的印刷甚是引人入胜:“今日中国”,“今日香港”,“全球化”等议题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这培养了香港同学的多角度思维的能力窃以为这是大陆学生目前来说比较欠缺的地方,而教改在这方面的成效比之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国情,还是有较大的进展空间的。
据俞纪明讲述,他们一共学习六门科目,其中两门是自己选修。他选修的是物理和经济。我班门弄斧地把以前听到的诸如“边际效益递减效应”的经济学术语抬出,化学课上一头雾水的他也一下子来劲了给我讲讲其函数图象和金融学中的一些公式。至此,方才还以腆和不善与人交际的文艺男形象开始颠覆。
接下来共事的日子中,却有些小插曲让一帆风顺的交流受到点小波折,食堂共进午餐本应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何况是和这么一群牛人“锦上添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可到第二天的时候,我那如一江春水的喜悦心情也终于急转直下——独自深处在香港同学一桌,受广东话送“耳满目染”,听他们喜笑颜开,身为东道主不能了解他们的快乐,未能宾主尽欢。我像个弃婴般被晾在一边,“强宾压主”的怪异感觉油然而生。自是心中充满了失落,餐后带他们去阶梯教室他们分享口香糖时似乎也不甚把我这个不熟之人过滤掉。大概是我小气了,本应尽地主之谊的却还想入非非客人食物。
本以为这种消极心态会很快调整过来,可这种小情绪也竟像瘟疫一在我的心中慢慢滋长。白天有陪他听课会分心不能完全专注于课堂的悲哀,出游有愉快之后还要熬夜血拼作业的痛苦。带他参观春熙路的路上,指点江山式的介绍会被被委婉告知不礼貌,相机被建议不开闪光灯。我转换话题说赛百味(三明治专卖店)的门店数量达33 000多家已超过麦当劳时,不知是他没有听清楚发音还是对此不属,斩钉截铁地告知我香港根本没有赛百味这店铺。按入乡随俗的说法,我有了到香港被他带领参观的感觉。他总也算个性张扬的孩子,三天的全程陪护,能充分了解他的优点,与此同时,一块璞玉的细微变也被映村衬的格外清晰。连吃十个汉堡所带来的厌烦感已经超过了当初美味填饱肚子的满足感—亦或许,只因地理上的千里之隔与生方式的诸多差异,带来了与他步调不一致的地方。
直到星期四一天他不再住进家中,不用因为开闪光灯而被说教,不会因为门店数量的孰多孰少而争执。我终于能重返学业与拥有充海精力。在茶余饭后,也终于有机会反思这几日得失。
诚然,白天的缺课会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但这也使我们逼迫自己锻炼自学能力以及更加了解西式的教育模式;出游的劳累却使我到了因为太近而从未去过的武侯祠,就连被冷落的不满,也转变成了一主学好粤语的动力。习惯上的差异,为我自己到香港做一个高素质的大陆人提供了可能。还有,我与成都对子同学交流时不也四川话对他不理不问吗,车子坏在路上的两个小时,我最初也没主动拿出游戏几来与他们分享快乐。我教授普通话时不总是耐心,对家中作息的指时间没有过多商量,以上传照片之名有抢占电脑······
学业与思索,转眼已是周四的黄昏时分。这种试“分居”却使我感情增进不少。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大家彼此都不是神而是整的人,有闪耀的优点也有零星的缺陷使我们的生命更立体。我将餐后分糖未予我一份的“吝啬”遗忘,他也将我在车中独自玩游戏几而没有与他同乐的事忘诸脑后。斜阳将余辉把湛蓝的天空镶边金灿的火红一片,重见于十二中那太师椅教学楼的中堂,握手,如初见庄重,相拥,乃是“经久弥新”的情谊在波折中升华的见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顿生。是的,朋友,他在那里,与君共守,
不曾远离。知音的味道,似下午茶时分的咖啡,浓郁的可可豆,缓一缓望望,丘陵上吃草的牛羊,舌尖苦涩之余,可曾体味到香諄的恰到好处。
(三)成都的朋友香港见一—当一个梦的重量在我们的肩头依侵
此前,他作为交流生,此后,他更像是我的战友。
这位合作者神采奕奕地讲述了星期四他参观地震灾区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之后,我们进入了汇报排演的阶段。
正如对他所信仰耶和华的忠诚,整个过程实际比上晚自习还劳累,他却没有丝毫的怨言。为应对明天的采访,他不厌其烦的朗读,从夕阳西下到月上柳梢,比较蹩脚的普通话也终于训练到可以熟背的程度。感恩的心手语排演了三遍,竟就达到了当年我们班训练三天的八成水平。
累并快乐着,梦想者从未远离这个世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们共同努力,比肩行走在通向梦想的彼岸。第二天的汇报表演,展示成果的每一个环节十分成功。这与一直一来对我们悉心栽培的老师分不开,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临别时分,香港同学给了我他们签名版的棒球帽。一个个字体记录的短短几日所结下的深厚情谊,一段段文字叙写着川港交流的友谊之歌。相约香港,让一个梦的重量在我们肩头依偎,不仅为那纸醉金迷兰桂坊的美酒,不仅为维多利亚港美丽夜景,站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在香港我们也有一群朋友,交流的结果,之于过去我们能回忆点滴相视一笑,现在能共勉增进勇气,未来可找到更多交集,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愿想。
知己的味道,似一樽清酒,初品时如泉甘冽,再品时醇香四溢上了年成之后,便是那回味悠长的一酌,虽不及义薄云天之豪情万丈,亦有天涯比邻之千里牵挂!